第十五章 夜鶯(第2/3頁)

“這些自稱什麽百濟使者的蠻子,非要鶯兒陪他們過夜,大人不必理他們。”

“番邦蠻夷,大概將這裏當成娼院了。”陳群面色一冷,有些不悅,這些百濟使者昨日在殿上卑躬屈膝,如今看來,媚上而傲下,小國做派顯露無遺,惹人不恥。

“鶯兒姑娘可曾受到驚嚇?”陳群詢問道。

若問歸雁閣哪位姑娘最紅,恐怕要數一年前過來的夜鶯姑娘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歌喉婉轉,令人不覺沉淪,雖然一直以來,都是輕紗遮面,還從未有人看過她的真容,但在這許昌城中,不知道有多少風流名士為其傾倒,為了一睹其容顏,不惜一擲千金。

“大人放心,鶯兒什麽場面沒有見過,怎會被這些番邦蠻夷給嚇到,大人可是要鶯兒作陪?”

“這……”猶豫了一下,陳群搖搖頭道:“若鶯兒小姐有恙,改日再來不遲。”

“沒事兒,大人先去雅閣少歇,我這就去請鶯兒出來。”徐娘微笑著招呼人將陳群迎進去。

陳群坐在雅閣中,憑窗向外看去,積雪已經被鏟開,許昌城重新恢復了車水馬龍的狀態,看上去興盛無比,不過想到當初出使長安時所見,陳群不覺嘆了口氣,許昌雖然繁華,但在見識過長安城的繁華之後,陳群總感覺許昌的繁華帶著一股子暮氣。

不覺間想起當初呂布所言,今日長安或許不如許昌繁華,但若論朝氣,長安城海納百川,容納四方,甚至有西方學者不遠千裏慕名而來,未來的長安會比現在更繁華十倍,而許昌,再繁華,他的形態已經固化,富人醉生夢死享受這份繁華,窮人為了一日三餐,成為這份繁華之下看不見的肮臟,麻木的重復著相同的生活,直至死亡,那是沒有朝氣的繁華,如同一位行將就木的老人,生活在那裏,只會讓人感到壓抑。

那是在建安九年的時候,距離現在,已經過了三個年頭了,如今的長安是否如同呂布說的那樣變得更加繁華,陳群沒有見過,但通過這三年來不斷從關中傳來的消息看,呂布昔日的狂言,如今怕是已經實現。

呂布當時按照慣例,向陳群拋出了橄欖枝,但陳群拒絕了,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家族,呂布說的或許有道理,陳舊的東西,終將被淘汰,但也必須有人去捍衛,事實上這幾年來,無論是曹操還是陳群、荀彧這些世家之主,都希望能借鑒呂布那邊的觀念,為世家尋找一條新路,在不碰觸世家利益的前提下,找到一條促進民生或者說民力的路子。

可惜,至少到現在,沒有找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不想打破如今自己的地位,卻又要享受民力帶來的好處,這本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

至於何為民力?並不僅僅是勞動力,還有創造力,很多時候,創造力都掌握在百姓手中,呂布建立的工部每年都會去民間生活一段時間,而後回來進行鉆研,不斷通過改善民生的方式來刺激百姓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單是這一點,跟舊有的等級觀念就南轅北轍,也是呂布與世家之間主要矛盾所在。

這也是呂布那邊興起的新興世家並不被中原世家認可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中原世家跑到那邊,也會遭到呂布的新興世家排擠。

“叮~咚~”

悠悠的琴聲猶如清泉般無聲無息間流淌在這不大的雅閣之中,讓陳群回過神來,卻見簾幕之後,已經多了一名女子在撫琴,簾幕外,兩名乖巧伶俐的侍女幫著陳群斟茶倒水。

“有勞鶯兒姑娘了。”陳群微微一笑,向著簾幕之後的女子點點頭。

“陳大人,外面現在瘋傳要封王的事情,是真的嗎?”一名小丫頭笑嘻嘻的問道。

陳群眉頭一皺,消息已經傳開了嗎?

“蓮兒!勿談國事!”簾幕之後,傳來一聲清冷的聲音,很好聽,帶著幾分縹緲,哪怕蘊含著一絲怒意,卻依舊令人沉迷。

“不妨事,不過此事涉及機密,群無法相告。”陳群微笑著擺擺手道。

“大人言重了。”簾幕後,琴聲潺潺,聽不出有絲毫波動,淡淡的聲音傳來:“行有行規,擅問國事,乃大忌,別人可沾,但我們,絕不能沾!”

陳群眼中閃過一抹欣賞的目光,夜鶯美不美沒人知道,因為沒人見過她真正的面目,但不問國事這一點,卻最讓人欽佩,也是因此,他才願意來這裏,因為在這裏,他不必去費心算計任何事情,精神可以完全放松下來。

琴聲如流水般流淌過,陳群的心情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漸漸變得有些困頓下來,依稀間,耳邊似有什麽人詢問了自己什麽事情,只是當他清醒過來的時候,卻已經沒有了任何記憶,夜鶯也離開了,只剩下兩個小丫頭伺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