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撬動世家根基的武器(第2/2頁)

最終沒有結果,但鄭玄對於呂布百家爭鳴的看法卻是抱著支持態度。

因為隨著漢朝四百年獨尊儒術,鄭玄也發現一些苗頭,儒學開始故步自封,如果說最開始,儒學還有博納百家之長的優點,但隨著這四百年獨尊地位下來,儒學開始漸漸有些變味。

作為儒學大師,鄭玄自然希望儒學為正統,但如法衍父子所代表的法學在呂布這裏證明了法學並非無用,而法與儒之間,有著根本的沖突,也正是因為這種天生對立的沖突,讓鄭玄在這場辯論之後,有種更進一步的感覺。

儒學,需要對手。

這場辯論的過程,也很快傳到了曹操這裏,畢竟當初可是有不少潁川名士參加,甚至有不少名士在那場辯論之後,心甘情願的留在了長安書院,與鄭玄做學問。

對於這場辯論,曹操沒興趣,就像郭嘉生前所說的那樣,曹操不可能將呂布的那一套照搬過來,對呂布來說,那是良藥,但對曹操來說,那就是一劑毒藥。

他更關注的是,這場辯論背後的意義。

也許鄭玄是純粹本著學術開的這一場辯論,但曹操更相信,如果沒有呂布那場支持,鄭玄不可能有那麽大的力量讓這場辯論宣傳的那麽徹底,令不少中原名士前往參加,不是說名氣不夠,而是財力上,鄭玄沒這麽大的能力。

這是呂布在向天下昭告自己在學術上的地位,不是呂布本身,而是呂布這個勢力,百家齊放,也就是說,在呂布那裏,除了儒家之外,其他學派呂布可以給他們提供生存的土壤。

對其他雜學來說是福音,但對中原諸侯來說,卻意味著有大量的人才乃至儒家本身的人才會向洛陽聚集。

“看著吧,這事還有後招!”許昌,曹府之中,曹操揉了揉太陽穴,將手中的情報放下。

“後招已經出來了,這本三字經就是了。”荀彧嘆了口氣,將手中的一本三字經放下,那是那場辯論賽之後,長安書院免費贈給前來參與的名士的,荀家有位弟子參加了辯論,帶回來一本三字經。

“此書……”鐘繇疑惑的看向荀彧,這書他也有一本,但沒看出什麽問題來,不解道:“通篇淺顯易懂,實難想象是出自鄭大家之手。”

“此乃蒙學,幼子啟蒙之用。”荀彧搖搖頭道:“聽聞呂布如今在辦鄉學,若是呂布真能將它推廣開來……”

沒有說下去,鐘繇是聰明人,荀彧一點,鐘繇也醒悟過來,從呂布創辦長安書院的時候,曾有不少人嘲諷過,後來創辦郡學也同樣如此,如今再辦鄉學,這三字經的確適合幼童來學,無需先生教,只要幾個認字的人教會,小孩兒平日裏無聊時背上幾遍。

而且裏邊的內容,就算不認字的成年人,只要有生活經歷也能理解,講解也自然不成問題,時日久了,呂布治下或許名士短時間內不會太多,但識字的人卻是井噴式增長,不用太久,十年之後,當這些人成長起來,以呂布現在以法學為主建立的那一套機制,整個呂布勢力的辦事效率都會獲得質的提升,而後以此為根基,民生、工部……

鐘繇突然有些不想往下想了,天下人都識字了,也代表著世家對知識的壟斷權沒有了,而且這三字經可不只是在呂布治下,而是全天下範圍推廣,想攔都攔不住,那十年二十年之後,呂布就算沒有向外拓展,其天下霸主的地位都無可撼動了。

古代統治階層最奉行的一點就是愚民易禦!所以在呂布之前,就算有了蔡侯紙,統治階層也沒有想過將這東西推廣開,因為那會撼動他們的地位,現在知識的壟斷被呂布打破了,百姓有了知識,想法自然也會多起來,而有呂布均田制在前,等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些政策傳播過來,百姓會怎麽選?

想到這些東西,鐘繇、荀攸以及周圍一眾謀臣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如果說均田制是呂布拿出來準備對付世家的武器的話,那這三字經就是呂布開始真的向世家動手,而且一出手,就是在撬動世家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