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臨高女校(上)(第2/2頁)

到後來終於學聰明了,知道根據讀者的喜好來選擇題材,發表出去的作品果然有人看了,雖不能說大紅大紫,卻也算是小有名氣——關鍵是你要跟著群眾的心思走啊!自個兒閉門造車,關起門來孤芳自賞,吃不開的。

郭逸覺得胡雯想要教那些女孩自立自強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在大多數社會中,女人最主要的職責還是相夫教子。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那些歐洲的教會女校依然很有市場,很多有錢人家都願意把女兒送進去,可見“培養淑女”這個目標並沒有被時代拋棄。

這時候委員會主席,一向很少發言的宋阿姨也開口了,她本身就是教育專家,在這方面堪稱權威。而且宋阿姨對於胡雯的主張一向持支持態度,但這一次,她竟然也建議胡雯考慮郭逸等人的建議:

“小胡啊,你太過執著於要讓女人和男人一個樣了,但這是沒有必要的——女性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職責,本就和男性有很大不同。要求學校中的女生和男人一樣軍訓,在體力和自然科學等方面下功夫,這本身就是走了岔路了。”

“在中國古代,對女子的要求就是四個字‘德容言功’:道德品格,容貌裝飾,談吐儀態,以及操持家務的本領,這實際上和西方對‘淑女’的要求幾乎完全一致的。但我們現代人難道不是如此嗎?一個女孩子:她擁有獨立自主,善良而溫柔的品格;掌握一定程度的化妝技術,以及與社會主流相符合的審美觀,能夠適當打扮自己,可以在對外交往中給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增添光彩;對於生活中的大多數常識現象有一定了解,知道該怎麽給孩子以啟蒙教育;能夠妥善處理好家庭財務,日常家務,甚至在工作上也能助家人一臂之力……培養出這樣的姑娘,難道不是學校的成功?”

“沒錯,就算是為明朝人培養闊太太,我們所教出來的淑女,肯定也比那些只知道三從四德,點唇描眉,在技能方面只會一點女紅針織的小腳婆娘們要好得多!”

包括蘇蕪香等人亦是大力贊同,於是胡雯接受了她們的建議。經過與王嬌嬌,蘇暮雪等“教學人員”的仔細商談討論,她們把女校的辦學宗旨作了很大改動:

——在女學生的體力增強方面不再做強制性要求,當然裹腳仍舊是被絕對禁止的,學校會經常安排一些遠足踏青,以及小比賽等活動,讓姑娘們多和大自然接觸,在遊戲娛樂中注本提高她們的身體素質。

而在文化課設置上則作了非常大的調整,對自然學科不再做過多要求,而大量增添了諸如禮儀,服飾,烹飪……等等和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授課老師則是請來自大明宮廷的那幾位退職宮女,以及從呂宋島上歐洲人那裏聘請來的一位專職禮儀嬤嬤共同充任——要做就做最好的,穿越女們決定讓她們培養出的“淑女”兼具東西方文化之長。

當然胡雯並沒有放松對姑娘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只不過不再象從前那樣大力宣傳“誰說女子不如男!”“婦女能頂半邊天”之類的口號了。

課程改變後的效果立竿見影,就是在女校內部,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很多。從前動不動就有一大堆人請病假的現象不見了——那時候尤以體育課和數學課為最。但現在很多女孩都把上課看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她們可以學到非常實用的技能——比如王嬌嬌老師所傳授的化妝術和服飾搭配……每到上這門課的時候教室裏總是座無虛席,連隔壁班聽過課的都要來再聽一遍。因為王嬌嬌上課隨興得很,往往是興之所至,就展現出一種新妝法或是特色搭配……幾個不同班級的學生往往學到的東西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