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海邊營地(下)(第2/2頁)

在主人的勸說下,客人們半信半疑夾起一點嘗了嘗,果然有點肉味,只是不太多。既沒筋也沒骨頭,感覺倒像是某種混合了肉醬的面食。但味道確實不錯,有一種奇異的鮮味和香氣繚繞在舌尖。

客人們很快接受了這種食物,他們學著主人的樣子把肉片夾到饅頭裏一起吃,同時對其新鮮美味大加贊賞。這讓對面的瓊海軍士兵也很高興:

“……是啊,我們也覺得味道挺好的。而且又很方便: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油炸,燒烤,燉湯,或者就象現在這樣夾在饅頭裏……都行。味道總比腌鹹肉要好一些……保存的時間又長,隨時隨地打開壇子就能吃。但不知道為什麽,我們的長官總愛說它是垃圾食品。他們管它叫‘午餐肉’……說它除了方便一點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這些明朝居民當然不能理解現代人對於火腿腸的膩味,尤其是他們知道在吳南海主持的食品加工廠中,用來制作這種“壇子肉”罐頭的全部是屠宰場下腳料。此外為了保存時間長久,在肉罐頭的配方中加入了少量防腐劑。盡管吳南海保證說用的防腐劑也都屬於天然材料,少量食用對人體肯定無害,但現代人誰敢相信食品商的話呢?哪怕吳南海是跟他們一夥的。

不過在軍隊裏這種“壇子肉”罐頭倒是超級受歡迎,在吳南海的食品廠裏剛剛拿出樣品,都還沒定型的情況下,軍事組的後勤部門就立即下了一大筆訂單——根據瓊海軍的後勤條例:士兵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保證其營養均衡,在駐地時可以通過自建養殖場解決,出征在外的就比較麻煩了。

這次大軍出征山東,後勤部門從活豬到腌肉都準備了一大批,搞得非常麻煩,連船上艙位都不好安排。以後都換成這種深加工產品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把數量計算好,定時發送一批肉罐頭過來就行。想吃生鮮你們自己在當地設法解決吧,反正咱後勤是滿足條例要求了!

當然這是未來的理想情況,當前這種“壇子肉”罐頭的產量還遠遠達不到完全取代腌臘制品的地步,包括罐頭肉的配方與添加劑種類也在反復修改調制之中。所以每一批的肉罐頭口味都會略有不同。而瓊海軍的山東部隊也是除試驗人員外,第一批真正品嘗到這種罐頭肉的實戰部隊。

不過無論什麽口味,在下面的試吃部隊中反響都很不錯。畢竟在海南島的食品廠中大量使用了香料,並且他們現在已經可以熟練使用各種海產品作為天然味精進行提鮮。為了保證對山東部隊的及時供應,後勤部門催貨催得也比較兇殘,往往一批新產品剛下線就直接被送上了運貨船,連食品廠內部存貨都留不下來。

所有能夠從後勤手中領到這些“壇子肉”的瓊海軍士兵們普遍將它當作一道很拿得出手的大餐用來招呼客人。而那些初次品嘗到這種滋味的大明軍官兵,更是將其視為美味佳肴。

……

由於這一壇子“肉”的關系,餐桌上的氣氛很融洽。看著眼前這些應該沒什麽心計的毛頭小夥子,幾位頗有經驗的明軍軍官忍不住旁敲側擊詢問:瓊海軍為何要給那些戰俘吃白面?若是為了收攏人心,這代價未免太高,要知道就算是他們這些大明的中下層小軍官,也不見得頓頓都吃細糧的。

結果那幾個短毛兵卻完全摸不著頭腦,只互相看了看,說上面配發什麽糧食下來就吃什麽,也沒說要單獨另給俘虜準備。其中更有一個傻頭傻腦的愣小子想了半天,說他到碼頭的補給船隊那邊去幫過忙卸過貨,看見那邊大洋船上運來的全都是大米白面,壓根兒就沒粗糧啊……

其實對於瓊海軍的後勤部門來說這很正常——海南島總部那邊並不缺乏糧食,但運輸船的噸位卻有限,肯定首先輸送優質糧過來。在海南島上的倉儲中還是有不少甘薯山芋之類粗貨用於應急的。不過在山東這邊的大明軍眼裏看來卻完全不對味了——如果這幫短毛不是在刻意炫耀的話,他們的糧食儲備究竟充裕到了何種地步?

這頓飯吃下來,幾乎所有在場的明軍官兵腦子裏都顯出一個問號:海南瓊州島,當真還是那傳說中的偏遠蠻荒之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