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軍隊建設(第2/3頁)

不過所有這些人在軍事組眼中都是一視同仁,都屬於要從頭開始訓的菜鳥。好在對於如何訓練新兵這幫現代人並不陌生,在現代時解放軍每兩年一度的新兵訓練營,唐王二人都曾經去擔任過教官,而其他有過軍隊履歷的人就算沒訓過人,好歹也都被人訓過,知道該怎麽把一個人從普通老百姓轉變成為合格的,必要時敢於豁出命去執行上官命令的英勇士兵。

——要想讓士兵心服,以身作則是最起碼的一條。

從新兵入營的第一天起,唐健,王海陽,以及其他訓練班長們,就直接把鋪蓋搬進了兵營裏。

平時吃住訓練都在一起,早晨跑步也不例外,吃一樣的飯,睡一樣的鋪,訓練時候沖在最前頭,晚上還巡視蓋被子……這樣的長官想不服眾也不可能啊。這些明代新兵雖然素質差些,來源復雜些,但他們的心思念頭比起現代人,一個個簡直就是純潔的小白兔。現代軍營裏一些常用的收攏人心的小手段,比如晚上班長給打盆熱水什麽,很容易就能收到效果。

人心收服以後,就是一大堆紀律條例之類頒發下來。繁瑣到連吃飯走路的姿勢都有規定,剛剛接觸到這些東西的新兵們自然是叫苦連天——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還根本不識字呢。可隨時要抽查,背不出做不到就要繞軍營跑二十圈的懲罰卻讓他們不得不白天黑夜的死背。而且還無法抱怨——因為包括唐健在內,連同那十幾個訓練排長也都身體力行,在平時行動中所展現出的紀律素質更比他們嚴格許多。

短毛軍的訓練方式也和傳統習慣大不相同,中國古代練兵大都注重陣形,操演,或者是傳授刀槍技法,但在短毛這邊卻是首重體能。每天早晨起來繞著營地跑上若幹圈子是必備項目,每隔幾天背上全套裝具,或者是和裝具同等重量的土袋子拉出去跑個十來裏地的訓練方法,也很快為士兵們所熟悉。

他們學習的作戰技能也和明軍截然不同,射擊和投彈被當作重點訓練內容,挖戰壕與使用各類爆炸物,諸如埋設地雷,丟炸藥包的技巧也被當作正式技能傳授,相比之下格鬥刺殺反而被大大簡化。短毛軍中關於近距離的格鬥技巧只傳授很少幾招,但兇狠實用,全都是一擊定生死的狠辣技法。

但這還遠遠不是全部,基本上,每天白天都要鍛煉身體,操演戰技,到了晚上卻還要繼續學習,文化課或是政治課,再或者就是緊急集合與夜間行軍……

勞逸結合,每隔一段時間也會讓他們放松,但這種放松同樣是有計劃,有秩序的進行,而不是讓人閑下來什麽都不幹。

到地方上去幫助老百姓幹活就是一種放松的形式。現在臨高縣以北,紅牌港與文瀾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基本都已經成為短毛“合作農莊”的一部分,土地聯合以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統一規劃調度,合理分配人力。平時可以抽調人手去做些副業,到了農忙的時候,農業組發出請求,軍隊就出面幫忙幹活兒。士兵們也都樂意去——因為在農莊裏面他們可以吃到一頓頂好的。

平時則是以營連為單位的各種比賽:軍事技能,文化考核,或者幹脆是歌詠大賽拼嗓門。在這裏所有的比賽都是以連排為單位,沒有單人項目。一個人強悍沒用,必須要整個集體都強力才行,就在這一次次共同分享的榮譽或是遺憾中,士兵們逐漸開始習慣於自己是集體一員的概念。

——總之,訓練者們從不讓這些兵有閑下來的時候。每一個人在這裏的每一天都過極其“充實”,從早晨睜開眼睛到晚上頭一挨枕頭就睡著,為了努力跟上訓練進度,不拖集體的後腿,這些士兵從心理到生理上始終處於疲勞——放松——再疲勞的狀態之中。

也不是沒人想過退職或逃跑,但在嚴格的訓練之余,他們的待遇卻也遠遠超過想象——大運動量必須要有合理科學的營養作為基礎,在這裏每個人每一天攝入的蛋白質和脂肪量是計算好的。“天天吃肉”這個很多人一輩子的夢想已經在這軍營輕而易舉實現了,餉錢比朝廷正軍更加豐厚這也不用提它……光是那些發下來的衣物和裝備,很多老卒估計把自己賣了都賠不出。

短毛實行的募兵制,肯自願來當兵的,肯定都是吃過苦頭的,對於那些受過挨餓受凍,朝不保夕日子的窮棒子們,這每天跑跑步背背書實在算不上什麽苦頭。

同時,連他們自己也沒意識到,每天這樣瘋狂訓練和背誦條例,在履行完正常職責後,所有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倒在床上睡覺,同時還要祈禱半夜裏不要有緊急集合……根本沒有人再有精力去胡思亂想。想要逃跑?至少得有力氣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