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3/5頁)

夏侯楙被活捉了,開始在牢裏反思自己的將計就計為什麽功虧一簣。

諸葛亮大獲全勝。

當然,說諸葛亮大獲全勝還是有些誇張的。

因為天水郡沒有動靜。

和計賺安定太守崔諒一樣,諸葛亮也派出心腹偽稱魏將裴緒去忽悠天水太守馬遵,讓他出兵去救困在南安城中的夏侯楙。現在,夏侯楙都已經被活捉了,天水那邊還是沒有一絲動靜——諸葛亮的引蛇出洞計劃意外地失敗了。

發生了什麽事呢?是天水太守馬遵不夠愛國,還是天水出了一個高人,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

諸葛亮輸了

天水果然出高人了。

出了個姜維。

這個三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潛伏在這裏已經很久了,目的就是為了和諸葛亮遭遇,以完成一出英雄惺惺相惜的好戲。

姜維這個人從小就博覽群書,兵法武藝,是無所不通。總之,是個人才。

當然這個世界上人才很多,究竟是大才還是小才,需要一個平台去展示。

姜維的平台並不大,這時的他,還只是個中郎將,為天水郡的軍事而效力。

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大能耐,也許,把一個郡守住已是相當了得了。畢竟這樣的時代,很多人連自己都守不住,一不留神間就一命嗚呼了。

姜維卻不這麽看。他以為,守一個郡並不難,難的是把自己守住。一生一世,能守住自己的人,是有福的。

特別是那些不僅守住自己的身,還守住自身心靈的人。

這個需要修為和智慧。

只是這樣的道理,沒人能懂。天水郡內,人人都為外部世界而奔忙。人們真誠地以為,城安全了,人也就安全了。

他們無法和姜維交集,在一個平台上對話和交流。

但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在任何時刻都是出類拔萃的,哪怕是對一件具體事情的觀察上。

當一個自稱夏侯駙馬心腹將裴緒的人大模大樣走入馬遵府中,告知夏侯楙正困在南安城中,急等安定、天水兩郡之兵救援時,很多人都信以為真。

他們中間包括:天水太守馬遵、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這些人本能地以為,這個自稱裴緒的人確實是夏侯楙的心腹將,而不敢在其中打一個問號。

姜維卻打了一個問號。

因為他看事情不是從一面去看的,而是從兩面——正面和反面。

不僅僅看整體,還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姜維看到的細節是:

一、這個所謂的裴緒是無名小將,以前從不曾見過,所以身份存疑;

二、諸葛亮將夏侯楙困於南安,圍得是水泄不通,怎麽可能有人從重圍之中突圍而出?所以來路存疑;

三、對方自稱是安定來的通訊員,卻又拿不出可靠的介紹信證明其身份,所以此人必定是蜀將詐稱魏將。目的是騙太守出城,趁城中空虛沒有防備,暗伏一軍於左右,乘虛而取天水。

馬遵恍然大悟。這個姜維,長了一雙什麽眼睛啊,把尋常人等視而不見的事實都一一捕捉到,從而避開陷阱。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姜維的邏輯推理能力。

發現了細節之後,在細節與細節之間尋找橋段,一一聯絡,由此及彼,由表入裏。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這說明姜維不僅長了一雙銳利的眼睛,還長了一顆嚴密的腦袋。

它們合二為一,貢獻出一個發現——諸葛亮在搞陰謀詭計。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是個人都搞過陰謀詭計。

但很多人的陰謀詭計都失敗了。因為智慧不夠。很多時候,搞陰謀的人以為是在算計別人,事實上他們能做的只是將自己撂倒。

這一回的人物卻是諸葛亮。

毫無疑問,諸葛亮是這世上一等一的人才。他搞陰謀詭計從來都是成功的,沒有失敗過。

原因很簡單,沒有對手。

所以,諸葛亮只能算計他人,卻不能被他人算計。這是被歷史經驗所證明了的。

姜維卻不相信這一點。姜維只相信,是人就有弱點,就有他人可以戰勝的地方。

因為人無完人。

他決定將計就計,和諸葛亮一試高低。

姜維向馬遵獻計說,諸葛亮一定會伏兵於城後,等我大部隊出城,再悄悄地進城,打槍的不要。我們不妨先埋精兵三千於要路;另外太守你假裝發兵出城,只行三十裏便回,不可遠去,等我城中火起為號,立馬就打一回馬槍。如此前後夾攻蜀軍和諸葛亮,必獲大勝。

馬遵同意了。他願意和姜維一起設這個局,看看諸葛亮的神話會不會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