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過招

要請上門去,不要求上門去

在曹軍的火速追擊下,劉備並沒有死翹翹。因為關羽趕回來了。關羽去江夏借得軍馬一萬,得知當陽長坂大戰的消息後,特地趕回增援劉備。這讓曹操感到有些怕怕。他突然覺得李典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原來真是諸葛亮之詐謀啊!

要命的是曹操不知道諸葛亮的詐謀由多少個小計謀構成,水攻、火攻、心理戰,樊城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便停止追擊,讓劉備死裏逃生。

劉備驚魂未定。他明白,這是短暫的死裏逃生。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根據地,一道牢固的防火墻,他的人生是岌岌可危的。

所幸,諸葛亮也從江夏趕回來了,帶來了劉琦所部的全部人馬。與此同時,劉琦也公開表態,歡迎劉皇叔到江夏去,大家共生死,同進退。劉備這才稍稍定下神來,覺得命運對他到底沒有趕盡殺絕。

但是,更大的浪頭打過來了。這一次曹操的眼裏不僅有劉備,還有孫權。曹操擔心,在江夏的劉備如果連結東吳的話,勢必形成滋蔓的局面,到那時就麻煩了。

荀攸獻計說,世界上的事,怕就怕團結二字。劉備和孫權會團結起來嗎?有可能,但這種可能性是可以斬斷的,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威懾力。丞相不妨大振兵威,遣使馳檄江東,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到那時孫權的反應肯定是驚疑,最終受利益驅使只能選擇來降,若如此,大事濟矣。

曹操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因為他相信每一個人的選擇歸根到底是利益的選擇。孫權跟著他曹操幹可以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何樂而不為?如果孫權選擇跟劉備聯手的話,傻瓜都知道下場只有一個。陪葬。

孫權被雷倒了。

因為他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浩浩蕩蕩的架勢:曹操百萬大軍,水陸並進,船騎雙行,沿江而來,西連荊、峽,東接蘄、黃,寨柵聯絡達三百余裏。

這是什麽架勢?這是殺豬的架勢。

豬是何人?孫權以為不是劉備,而是他孫權。劉備失魂落魄、殘兵敗將,值得曹操出動百萬大軍,予以窮追猛打嗎?所謂殺雞焉用牛刀?曹操這把大牛刀一出,孫權立馬就知道,曹操要殺的不僅是雞,還有牛。

他這頭大牛。當然,誘惑也是存在的。曹操來信說“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這似乎看上去很誘人,卻是可望不可即。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在自己占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與他人共分蛋糕的。能夠坐下來共分蛋糕的,只能是旗鼓相當者。誰也吃不了誰,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只有這樣的旗鼓相當者才能共分蛋糕。

所以魯肅給孫權的建議是,去江夏打探虛實,如果可能,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抗霸權。當然要聯合是需要由頭的。魯肅的由頭是帶上厚禮往江夏吊喪,沉痛哀悼劉表同志的去世。

在江夏,面對大軍壓境,劉備感覺命運對他又步步緊逼了。

曹操的百萬大軍,不是人間任何一個謀士的計謀可以抵擋的。諸葛亮高明是相當的高明,但只能在一些小規模的戰爭中討得一些便宜。現如今,百萬大軍啊,每人一口唾沫也足以將劉備淹沒。劉備不知道,誰是那個拯救他於危難之中的人。

諸葛亮再次站了出來,提出了這樣一個對策:“曹操勢大,我們一時間急難抵擋,不如往投東吳孫權,以他為應援。曹操、孫權南北相持,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可以從中取利,何樂而不可呢?

劉備看上去沒有什麽歡樂的意思。因為他聽出了諸葛亮對策中的一個破綻——往投東吳孫權,以他為應援。呵呵,東吳孫權是我幹爹啊?憑什麽無緣無故地成為應援,為我頂雷?!

劉備對此毫無自信。

諸葛亮卻以為,人世間的事,強大與弱小是相輔相成的。不錯,江東人物極多,深謀遠慮之輩也眾多。可正因為這一點,江東才會看到自己的弱小與不足。現在曹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對江東形成泰山壓頂之勢,江東有遠見者必定會尋求外援,以為自己的幫手。那麽江東找外援最便捷的目標在哪裏呢?無非是江夏罷了。江夏現如今已成為兩強必爭之地,倒向哪一方,哪一方的勝算就會多一些。

劉備開始有所動心了:這個那個似乎好像的確可能有些道理啊……

諸葛亮繼續往下說。他說,我可以打賭,江東一定會派人來打探虛實。如果真有人到此,那我願意回訪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南北兩軍互相吞並。如果南軍勝,我們和孫權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如果北軍勝,那我們乘勢取江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