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二訪諸葛亮是在“雪花那個飄”的冬天。

張飛憤怒了,徹底憤怒了。因為有一個問題他想不明白:“雪花那個飄”的時候,打仗的人都要偃旗息鼓,可劉哥哥為什麽還要這麽一往情深,踏雪尋人?

所以他建議,劉哥哥不必去了,真想見此人,找人將他抓來就是。不就是一鄉野村夫嘛……

劉備也憤怒了,為張飛的建議。他義正詞嚴地告訴張飛,說諸葛亮是當世大賢,怎麽可以找人……抓來?!為了強化自己的義正詞嚴,劉備還引經據典,用了孟子的語錄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辯解: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張飛招架不住。他是個見了語錄就頭痛的人,更何況是那個誨人不倦的孟子。張飛同意跟劉備一起二顧茅廬。

但是在路上,張飛依舊嘮嘮叨叨。他說天寒地凍的,我們何苦要冒雪走遠路去見無益之人呢?哥,不如回新野去避風雪吧。劉備繼續義正詞嚴。他甚至挺起了胸脯,以表達他的大無畏精神:我就是要讓諸葛先生知我殷勤之意,不下雪我還不去呢。如果你怕冷,可先回去。

張飛當然不可能回去。這是做小弟的無奈之處。做小弟的宿命就是跟隨,不管大哥要去哪裏,理解了要跟隨,不理解硬著頭皮也要跟隨。

只是這一次的跟隨依舊一無所獲。

諸葛亮還是不在家。在家的是他的弟弟諸葛均。諸葛均告訴劉備說,他二哥諸葛亮昨天與崔州平相約,又出外閑遊去了。所謂閑雲野鶴,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遊山玩水,然後指點江山,再然後懷才不遇。這樣的生活狀態讓張飛覺得這個叫諸葛亮的人整個是一不務正業的二流子,有田不種,天天吹自己是管仲、樂毅,唯恐天下人不知,現在他劉大哥誠心誠意過來找他,又開始玩躲貓貓遊戲,有病啊!

當然,這樣的怨氣張飛是不敢發泄出來的。因為此時此刻,他已經看出劉備的臉色有些不對了。在風雪交加中,劉備自嘆命苦,搖搖欲墜,其情其態慘不忍睹。張飛和關羽忙搶上前去,一把抱住很受傷的劉大哥,鼓勵他堅強再堅強。劉備也終於沒有倒下,他站住了。劉備站在臥龍山莊,仰天長嘆,並且很悲憤地喊出一句世界名言,令整個天地為之變色: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春天真的來了。因為劉備要三顧茅廬。

對於劉備來說,真正的春天不在外面,而在他的心中。什麽時候見到諸葛亮了,什麽時候他的春天也就來了。這一點很像我們中間的許多人,心中有暖意才有真正的春天。

只是這一回,關羽不幹了。

關羽一直以來都是好好先生。起碼和張飛相比,他要溫順許多。但是劉備的三顧茅廬之舉還是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範圍。關羽推心置腹地對劉備說,太過了,大哥前兩次屈身親往,拜謁孔明,禮已經太過了。現在還要三顧茅廬,想孔明何德何能,可以擔得起如此禮遇呢?關羽甚至斷定,諸葛亮這個人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如此浪得虛名之人,不值得再往他臉上貼金了!

劉備卻依舊引經據典,說當年齊桓公想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何況我現在要見的是大賢呢?又說周文王謁姜子牙,那禮數,隆重了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麽你知道嗎?那就是人還在,卻見不著。你,你們不想讓我痛苦一輩子吧……

劉備說得如此痛苦不堪,關羽和張飛也只能隨他去了。於是,在這個東南風微微吹在臉上令人癢酥酥的亂世的春天,劉備又一次踏上了朝聖之路。

這是真正的朝聖,因為劉備的準備工作做得不錯。“令蔔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那份虔誠,可謂一絲不苟。

細節決定成敗。一絲不苟的劉備這一次欣喜地發現,臥龍先生此時正臥在家裏沒有出去遨遊。這個消息是諸葛均告訴他的。當時的諸葛均在離草廬半裏之外的地方與劉備遭遇,匆匆忙忙說了以上信息後又匆匆忙忙地離開,那神情,好像忙天下大事去了。張飛便很不快——鄉下人到底沒禮貌,我們誠心誠意來看你哥,你便引我們到家再走也不遲啊,如此行色匆匆,倒顯得我們上趕著要求見諸葛亮似的。

劉備卻心平如水:我們可不正趕著要求見諸葛先生嗎?我樂意!你要不樂意,回去好了。張飛只得老大不情願地做樂意狀,和劉備一起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求見”諸葛亮。

一刻鐘後,張飛絕望地發現,這回是真正的、實打實的求見,而不是故作姿態。

因為諸葛亮睡著了。雖然是大白天,諸葛亮卻睡得那個堂而皇之。仿佛作為隱士,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在外面流浪就是在家裏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