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人的歷史(第2/4頁)

公國所包含的範圍大約是加洛林王朝的諾伊斯特裏亞省,略小於古羅馬帝國時代的第二阿奎塔尼行省。這個省份中首屈一指的大都市——魯昂,成了新興的諾曼底公國最重要的城市。在這片土地上,斯堪的納維亞人是新定居者,高盧—羅馬人是當地原居民,而原統治階層是日耳曼系的法蘭克人領主。在進入上諾曼底後不久,諾曼人就接受了法蘭西文化,並說起了現在在學術上被稱為古法語的語言,下諾曼底的斯堪的納維亞文化也在緩慢消失。不過,兩種文化的融合並不順利,雙方沖突頻發。在這種狀態導致了一次下諾曼底的大規模領主叛亂後,年輕的威廉一世公爵和法蘭西國王亨利一世在1047年的瓦爾斯沙丘(Val-és-Dunes)戰役中粉碎了叛亂。此後,威廉一世將公爵治所建立在西部的卡昂,以更緊密地監視他的領主們。

在瓦爾斯沙丘的勝利後,法國國王意識到諾曼底公爵已經過於強大而不好控制。因此,他同諾曼底南部的安茹人結盟。安茹一直是諾曼底在南邊的競爭對手,而且雙方對邊界一直充滿爭議。在1054年和1057年,國王亨利一世同安茹的傑弗裏伯爵一同進軍諾曼底。結果,聯軍在莫蒂默和瓦拉維爾兩次被打敗,這使得威廉在與法王的鬥爭中進一步占據了優勢。

諾曼底公國世系: 諾曼底伯爵(911-996年) 羅洛:911-927年 “長劍”威廉一世:927-942年 理查一世:942-997年
諾曼底公爵(996-1087年) “好人”理查二世:996-1027年 理查三世:1027年 羅伯特一世:1027-1035年 “征服者”威廉:1035-1087年

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因其私生子的出身,而被他的敵人稱之為“雜種”。1066年,威廉公爵率領一支由諾曼人、布列塔尼人、佛蘭芒人和法國人組成的軍隊入侵英格蘭。在黑斯廷斯戰役中,威廉一世戰勝了哈羅德國王的英國軍隊,成為了英格蘭國王。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征服,他也因此得名為“征服者威廉”。

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威廉在初期遭到了英格蘭人的堅強抵抗。威廉在殘酷鎮壓了各地反抗的同時,也鏟除了各地的地方勢力,為他實行集權統治做好了準備。到了1071年,英格蘭各地抵抗基本平息。威廉下令沒收原英格蘭貴族的地產,將其七分之一留給自己,其他的分封給隨他來的諾曼貴族,並仿照諾曼底公國的制度改組了英格蘭的中央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同時威廉抵制羅馬教皇的壓力,頑強地保留了對英格蘭各主教的任命權。英格蘭就此形成了當時西歐國家中最為強大的王權。威廉對英格蘭內政方面影響最大的舉措是他臨終前兩年所完成的兩件事。一是1086年的“索爾茲伯裏盟誓”,威廉要求各級封建領主都必須向他本人行臣服禮,確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還是我的附庸”的原則;另一個則是《土地賦稅調查書》(或稱《溫徹斯特書》),為掌握全國的土地、財產和收入狀況,為征收賦稅提供依據,確保王室收入,他派人到全國各地清查。由於他派出的調查員個個如兇神惡煞,調查內容又極其細致,使被調查者如履薄冰,好像在接受上帝使者的末日審判一樣,所以這一調查結果又被稱為《末日審判書》。

1087年,威廉為了鎮壓長子羅伯特二世在諾曼底地區發動的反叛而返回法國。當年七月,他在芒特(Mantes)落馬受傷,兩個月後在魯昂的聖格維斯(St. Gervais)修道院去世。死時他的第三個兒子威廉二世陪在他身旁。威廉一世去世後被埋葬在諾曼底卡昂的聖埃蒂安修道院(Abbaye de St. Etienne)。

威廉·魯弗斯(威廉二世)在1087年繼承了英格蘭王位,而他的哥哥羅伯特繼承了諾曼底公國。這使得在英吉利海峽兩岸都裂土分茅的貴族進退維谷。因為年輕的威廉和羅伯特生性不合,使得貴族們擔心他們不能同時取悅雙方,因而很可能因為取悅一方領主而得罪另外一方(甚至得罪雙方)。當時看來僅有的解決方案莫過於再一次統一英格蘭和諾曼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貴族們在征服者威廉同父異母的兄弟,巴約的厄德(法語為Odon de Bayeux,巴約主教和英格蘭肯特伯爵)的領導下,開始反對威廉並投向羅伯特。

叛亂於1088年爆發。威廉憑借手中的金錢和要建立更好政府的許諾獲得了英格蘭人民的支持,從而擊退了叛亂。羅伯特此後再也沒能踏上英格蘭的土地。1090年,威廉二世進攻諾曼底,摧毀了羅伯特的抵抗並強迫羅伯特放棄了自己的一部分領地。之後,兩人達成合議,威廉歸還了羅伯特在法國的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