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 第二節(第3/5頁)

“本相也明白,兩軍交戰,難免要冒險。不過,本相也絕不肯隨隨便便拿著千萬將士的性命去冒險。”

“丞相說得極是。”折可適馬上接道:“下官以為,驍勝軍與環州義勇既已北上,不論李直夫是何原因——此事他終究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國法軍法不容——但如今是臨戰之時,亦要權變,宣台可向其下令,令其擇機增援深州。同時,再遣神射軍北上冀州,接應驍勝軍。兩軍合兵一處,可戰則戰,不可戰便退守冀州,遼軍輕易也奈何不得。只要能牽制住一部分遼軍,令其不能專心攻打深州。又使深州知道援軍近在咫尺,必能拼死守城,便有機會令深州守到我大軍聚集之日。”

“丞相,下官願意隨神射軍北上。”折可適話音剛落,仁多保忠馬上向石越請戰。

石越知道仁多保忠此舉不無私心,他這次來大名,帶了次子與第四子前來,自然是想找機會給兩個兒子立功,畢竟他的爵位只能由長子承嗣,但對此石越也是求之不得,當即應允:“若守義公去,本相無憂矣。”

那邊廂,遊師雄見石越主意已決,亦不再堅持。和詵雖然心下不以為然,但聽到是神射軍北上,他也放下心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但他輕松得太早了一點,石越馬上便又問道:“不過……還有一事……倘若最終與遼人決戰,要至深州一帶,甚至更北,大名府諸軍,便不能安守大名觀戰,契丹多馬軍,河朔軍多步軍,恐難當其鋒……”

“丞相放心。”和詵正要說話,折可適已先回道:“下官有一策,或可一試。”

“哦?”不僅是石越,所有人皆有些意外。

折可適看了一眼座中一直不曾說話的何去非,道:“昔者在朱仙鎮時,便曾與何先生一道計議以步克騎之法,當時便想出一個法子,只是未有機會施行。”

“如今契丹所恃者,不過是其有火炮之利,可破步兵大陣。下官等以為,若要對付火炮,便只有用火炮。契丹以火炮別為一陣,我軍卻可以火炮與步軍為一陣。我軍可制造一種戰車,裝載火炮於車上發射,布陣之時,便以此戰車居前,長槍次之,弓弩手再次之……當日何先生曾畫出戰車與陣法圖紙,下官錄有復本……”

石越心中大贊,但又有幾分奇怪:“此策為何不曾上呈樞府?”

折可適尷尬的笑了笑,“被樞府拒絕了。”

石越大奇:“為何?”

“布一陣,用火炮太多,朝廷一時沒這許多火炮來裝備諸軍……”折可適馬上又說道:“但大名府有現成的火炮與炮手,稍加挑選,便可用於此陣。”

“布此一陣,大約需要多少門火炮?”

“遼軍火炮同樣移動不便,兩軍列陣之時,只需前陣有火炮便可,其余三面仍可依舊制列陣,若是一軍列陣,有大小火炮四五十余門足矣。倘若四面皆有火炮,其余三面可略加裁減,總計一百五十門火炮,足以令遼軍不敢纓我之鋒!”

“一百五十門?!”眾人聽得目瞪口呆。

“大名府一城,便有大小火炮三百余門。”石越想了想,還是決定試一試,“從大名府防線諸城寨拆個一兩百門下來,遼人也未必攻得破。此城有的是工匠,只要有圖紙,造戰車亦非難事。”他的目光投向和詵,“便請何先生與和將軍一共主持此事,讓雄武一軍操練此陣……此陣叫何名?”

“環營車陣。”折可適也沒想到石越如此輕易便答應了他的建議,看了何去非一眼,二人都是喜出望外,忙又說道:“以和將軍與何先生之能,雄武一軍又本已熟悉火炮,操練一兩個月,必能成功。”

這的確是有些意想不到的,要知道,對於如何將火炮應用於野戰中,應對遼軍的火炮,樞密院最終支持的是另一種意見——與遼軍一樣,組建專門的火炮軍。樞密院因此增建了許多的神衛營,這些神衛營,擁有的火炮少則數門,多則也不過數十門——樞府看中的便是他們調動靈活,便於控制。而這種意見的代表將領張蘊,統領著最大的一支神衛營部隊,此人原是石越的部將!

因此,折可適雖然借機提了一提,卻絕對想不到居然真的會有了這樣的一個機會。

當天晚上,臨清縣。

一天走了八十裏後,驍勝軍都指揮使李浩便下令他的部下在臨清縣城外一條小河邊紮營。他的部下正輪流牽著自己的戰馬到河邊飲水,突然便聽到從南邊傳來一陣馬蹄疾馳之聲。

這些剛剛松弛下來的驍勝軍,頓時一陣騷亂。

雖然馬蹄聲是從南邊而來,按理說臨清也不可能有遼軍,但是,南面的館陶方向,也就只有驍勝軍這一支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