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家詩鈔 卷二十五(第3/18頁)

讀史

青燈耿耿夜沉沉,掩卷淒然感獨深。恤緯不遑嫠婦嘆,美芹欲獻野人心。孤忠要有天知我,萬事當思後視今。君看宣王何似主,一篇庭燎未忘箴。

客去追記坐間所言

征西幕罷幾經春,嘆息兒音尚帶秦。每為後生談舊事,始知老子是陳人。建隆乾德開王業,溫洛榮河厭虜塵。倘得此生重少壯,臨危敢愛不貲身。

生日子聿作五字詩十首為壽追懷先親泫然有作

十月十七日。

我生尚及宣和末,頒歷頻驚歲月移。負米養親無復日,蓼莪廢講豈勝悲。渡江百口今誰在,抱憾終身只自知。文字虛名何足道,樽前愧汝十章詩。

江上

禹會橋頭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煙。冷雲垂野雪方作,斷雁叫群人未眠。萬裏漂流歸故國,一生蹭蹬付蒼天。暮年尚欲師周孔,未遽長齋繡佛前。

冬朝

風入園林徹夜鳴,曉看黃葉與階平。篝爐火著衣初暖,爨釜薪幹粥已成。潔己功夫先盥颒,正心事業始冠纓。聖賢雖遠詩書在,殊勝鄰翁擊磬聲。

冬暮

曉角昏鐘為底忙,豈容老子更禁當。乘除富貴惟身健,補貼光陰有夜長。臨水小軒初見月,滿庭殘葉不禁霜。巴江尺素何時到,剩著新詩寄斷腸自注:張梓州書久不至。

書喜

堪笑龜堂老更頑,天教白發看青山。家居禹廟蘭亭路,詩在林逋魏野間。略計未嘗三日醒,細推猶得半生閑。今年況展南湖面,朝借樵風暮可還自注:時方有朝命復鏡湖。

有道流過門留與之語頗異口占贈之

萬裏縱橫自在身,偶然來看剡溪春。取將月去閑娛客,攜得雲歸遠寄人。縮地不妨遊汗漫,移山隨處對嶙峋。須君更出囊中劍,一為關河洗虜塵。

小飲梅花下作

脫巾莫嘆發成絲,六十年間萬首詩自注:予自年十七八學作詩,今六十年已得萬篇。排日醉過梅落後,通宵吟到雪殘時。偶容後死寧非幸,自乞歸耕已憾遲。青史滿前閑即讀,幾人為我作蓍龜。

送施武子通判

嘉泰二年壬戌,七十八歲。

初入修門鬢未秋,安期千裏接英遊。退歸久散前三眾,邁往欣逢第一流。只道升沉方異趣,豈知氣類肯相求。龍鐘不得臨江別,目斷西陵煙雨舟。

散步湖堤上時方浚湖水面稍渺彌矣

老覺人間萬事輕,不妨閑處得閑行。西山鳥沒暮雲合,南浦波平春水生。孤操不渝無鶴怨,淡交耐久有鷗盟。先民幸處吾能勝,生長兵間老太平自注:邵堯夫自謂生於太平,老於太平,為太平之幸民。彼豈知幸哉!若予生於亂離,乃老於太平,真可謂幸矣。

舍外彌望皆青秧白水喜而有作

此處天教著放翁,舍旁煙樹晚空濛。一無可憾得歸老,寸有所長能忍窮。東作已趨堯舊俗,南薰方詠舜遺風。謝安勛業能多少,枉是匆匆起剡中。

雨夜觀史

讀書雨夜一燈昏,嘆息何由起九原。邪正古來觀大節,是非死後有公言。未能劇論希捫虱,且復長歌學叩轅。他日安知無志士,經過指點放翁門。

自局中歸馬上口占

先生自紹興元年還山,家居十有三年。至是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及三朝史未就,詔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免奉朝請,尋兼秘書監,明年書成,致仕。此處前有《入都》一首,《開局》一首,未抄。以後多在史局時所作。

幼輿只合著山巖,誤被恩光不蓋慚。人怪衰翁煩尺一,心知造物賦朝三。飛騰豈少摩雲鶻,蹙縮方同作繭蠶。安得公朝憫枯朽,早教歸臥舊茅庵。

秋思

烏帽翩翩九陌塵,杖藜誰記岸綸巾。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廊廟似聞憐老病,雲山漸欲屬閑身。墻隅苜蓿秋風晚,獨倚門扉感慨頻。

霜露初侵季子裘,山川空賦仲宣樓。夢回最怯聞衣杵,病起常憂負酒籌。日月往來雙轉轂,乾坤成壞一浮漚。書生事業無多許,二寸毛錐老未休。

史院晚出

已乞殘骸老故丘,誤恩重作道山遊。龍津雨過橋如拭,鳳闕煙銷瓦欲流。直舍小眠鐘報午,歸途微冷葉飛秋。心知伏櫪無千裏,縱有王良也合休。

懷故山

老怯京塵化素衣,無端拋擲釣魚磯。碧雲又見日將暮,芳草不知人念歸。萬事莫論羈枕夢,一身方墮亂書圍。岷山學士無消息,空想燈前語入微自注:張季長秘閣久不得書。

訪客至北門抵暮乃歸

北郭那辭十裏遙,上車且用慰無聊。九衢浩浩市聲合,四野酣酣雪意驕。清鏡乍磨臨綠浦,長虹橫絕度朱橋。歸來熟睡明方起,臥聽鄰墻趁早朝。

寄題儒榮堂

自注:朝散大夫徐夢莘著《北盟錄》,上之,除直秘閣,訓辭有“儒榮”之語,因以名堂,來求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