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闕齋讀書錄卷二(第4/8頁)

“桷謂之榱。桷直而遂謂之閱,不受檐謂之交。”

《谷梁》釋文雲:“方曰桷,圓曰椽。”國藩按:北五省椽有方者,有圓者;吾鄉則以薄版為之,曰閱椽。短者不能直達於檐,皮,則有三續四續者矣。名曰椽皮。椽長者從棟直達予檐。須換他椽續之,曰交。若吾鄉之椽“檐謂之樀。”注:“屋梠。”

檐謂之樀。”注:“屋梠。”

邵晉涵曰:“梠,又謂之宇。《士喪禮》:‘置於宇西。’注:‘宇,梠也。’”國藩按:眾椽之頭,參差不齊,故施橫木以齊之。吾鄉於椽皮之當,掩以橫版,名曰落檐,亦其意也。其名曰檐、曰樀,曰梠、曰槾、《釋名》:“梠,旅也;連旅旅也。或謂之槾;槾,綿也。綿連榱頭,使齊平也。”國藩按:槾有二物,一為塗墻之器,一為榱頭之木曰楣、《說文》:“楣,秦名屋櫋’也,齊謂之檐,楚謂之梠。”《釋名》:“楣,眉也。近前若面之有眉也。”曰棳、《說文》:“屋櫋聯也。《楚辭·九歌》:“蕙櫋兮既張。”曰、《說文》:“檐,也。,梠也。”徐鍇曰:“連檐,木在椽之端者。”曰爵頭,《釋名》:“連榱頭之木,上入曰爵頭,形如爵頭也。”實一物也。凡檐之上皆曰宇。鄭氏訓宇為梠,指其地言之耳,非謂椽端之木果名曰宇也。邵氏失之。

“橜謂之”。

者,門中所豎短木。臬者,植一直木以為之表也,與樴杙之在地者無別。但樴杙或有欹斜,臬則正直耳。

《釋山》:“小山宮,大山岌。”

此宮字與《莊子·德充符》“而王先王”之王字字法相同。

“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恒山為北嶽,嵩高為中嶽”。

邵氏曰:“冀之霍山,與泰、衡、華、恒,唐虞之五嶽也。華、嶽、泰、衡、恒,周之五嶽也。泰,衡、華、恒、嵩高,漢初之五嶽也。泰、華、霍、恒、嵩高,武帝所定之五嶽也。”國藩按:邵氏以此數語為定論,頗為武斷。

《釋畜》:“蹄趼善升甗。”注;“蹄,蹄如趼,而健上山,秦時有蹄苑。”國藩按:若以蹄為獸名,則蹄下當更重一蹄字,蹄趼與下枝蹄趼為一例,郭注有兩蹄字是也。若以甗為獸名,則讀趼為句,蹄趼為句,李巡、顏師古之說亦自可通。邵晉涵遽駁小顏,未見其審。

詁訓雜記

經典形容之字約有三端:一曰雙字。一曰駢字(即雙聲疊韻字)。一曰單字。依依、杲杲、泄泄(亦作,見《詩述聞》)、沓沓(亦作)、泯泯(亂也。見《詩述聞》)、棼棼(《逸周書》作芬芬)、騷騷、折折、鼎鼎、縱縱,此形容之用雙字者也。窈窕、阿難、倭遲、踟躕、仳離、判渙、疆禦、倉兄、殿屎,此形容之用駢字者也。襜如、翼如、勃如、躩如、退然(《檀弓》)、然、確然(《易》)、賁然、(《詩·白駒》)然、俛然、頹乎、頎乎(均《禮記》)、幎爾、揱爾(均《考工記》)、孌彼、倬彼、瑟彼、伣彼、憬彼、狄彼、於論,於樂、於皇、於赫、於鑠、於昭、於粲、於緝熙(均見《詩》)、有其香、有椒其馨、有依其士、有略其耜、有其隘、有觩其角,有簋飧、有俅棘匕、有冽汛泉、有覺其楹、有墳其首、有莘其尾、有頍者弁、有截其所、有實其猗、有鶯其羽、有厭其傑、有倬其道、有俶其城、有嚖其星、有實其積、有卷者阿、有秩斯祜、有扁斯石、有彌濟盈、有雉鳴、有虔秉鉞、有空大谷、大風有隧、庸鼓有、會同有繹、萬舞有奕、執事有格、海外有截、旟旐有翩、松桷有梃、松桷有、悶宮有侐、革有、下民有嚴、籩豆有且、旅楹有閑與夫伊嘏文王、假哉皇考之類,皆形容之用單字者也。

駢字異字同義者:逡遁,一曰逡循,曰蹲循、曰遵循、曰巡遁、曰逡巡。(曾賓谷之父辨之甚詳)摭(《十二諸侯年表》),一曰捃摭(《藝文志》)、曰摭(《刑法志》)攟摭(《唐書·柳璟傳》)。阿那(《洞蕭賦》),一曰阿娜(蘇詩《論書》)、曰猗那(《詩·商頌》)、曰阿難(《詩·隰桑有阿》)、曰猗儺(《詩·隰有萇楚》,詳《述聞·王注楚辭》:“即旖旎也。”)。披離(《哀郢》),一曰被離、曰仳離(《詩》)、曰被麗(《甘泉賦》)、曰配黎(同上)。汋約(《遠遊》),一曰矍鑠、曰綽約、曰灼爍。婉蟺(《魯靈光殿賦》),一曰婉(《上林賦》)、曰宛延(《甘泉賦》)、曰蜿蜒。槃散(《平原君傳》),一曰槃珊(《史記·相加傳》)、曰槃姍(《漢書·相如傳》)、曰蹣跚。猗狔(《上林賦》),一曰迤靡、曰旖柅、曰迉迡、曰施靡(均《甘泉賦》)、曰旂泥、曰邐迤。倭遲,一曰委蛇;曰蜲蛇、曰委移、曰威遲、曰逶迤、曰斐遲(《容齋隨筆》記之)。襄羊,一曰儴羊(《西京賦》)、曰方驤(《思元賦》)、曰潢洋(《九辨》)、曰相羊(《離騷》)、曰常羊(《漢樂禮志》)、曰徜徉。芊眠,一曰芊綿、曰阡眠、曰翩綿、曰聯綿。郁伊,一曰郁邑、曰於邑、曰於悒、曰菸悒(《九辨》)。容裔,曰淫裔,曰容與。崔嵬,一曰畏佳、曰崔崒、日嶵嶵嵬(《魯靈光殿賦》)、曰醜、曰摧嗺(均《甘泉賦》)、曰崴嵬。聳恿,一曰聳臾、曰慫懣慂、曰竦踴、曰從容、浩瀚、一曰澔涆(《魯靈光殿賦》)、曰澔汗(《上林賦》)、曰皓旰(《瓠子歌》)。朦朧,一曰朦朧、曰蒙籠。盤桓(《易·屯》)、一曰盤還(《投壺》)、曰盤旋。濤張(《無逸》)、一曰辀張(劉琨《答盧諶詩》)、曰侏張(揚雄《國三老箴》)、仿佛,一曰髣(《幽通賦》)、曰仿佛(《甘泉賦》)。便娟(《南都賦》)、一曰嬋娟(《西京賦》)、曰蟺蜎(《甘泉賦》)。落魄,一曰落泊、曰落拓。要眇,一曰幼妙、曰幽眇。迢遞,一曰岹嶗(《魯靈光殿賦》)、曰迢(《九成宮醴泉銘》)。畔援、一曰判渙、曰泮渙。流離,一曰琉璃、曰留犁。參差,一曰差、曰摻差。匍匐,一曰扶服、曰復服(《原涉傳》)。槃結(《後漢書·南蠻傳》),一曰盤結,曰蟠結。孟浪(詳《述聞·通說》),一曰莫絡、曰摹略。揶揄,一曰邪揄、曰歋(《後漢書·王霸傳》)。憑噫,(《長門賦》,並見《經義述聞》“我庾維億”下)、一曰服億(《扁鵲傳》)、曰愊億(氣滿也。《陳湯傳》方言注)。叱嗟(《史·魯仲連傳》),一曰叱咤(《史·韓信傳》)、曰猝嗟(《漢·韓信傳》)、曰咄嗟。濩落(《莊子》),一曰蠖略(《大人賦》、《甘泉賦》)曰嚄喑(《魏公子傳》)。剹流(《思元賦》),一曰周流(《上林賦》注非)、曰摎流(《甘泉賦》)。卷曲(《莊》首篇),一曰曲局(《詩》“予發曲局”注:“局,卷也”。)、曰蜷局(《騷經》)。猶豫,一曰猶與、曰容與、曰夷與(均見《述聞·通說》)。鏜(《上林賦》注),一曰鞈。撥剌(張弓兒),一曰拔剌,布濩(《上林賦》注)。一曰布護(《後漢·西南夷傳》)。矞皇,一曰遹皇(《思元賦》)。躑躅,一曰蹢。殽核(《詩》“賓之初筵”),一曰肴核(班固《答賓戲》)。孱顏,一曰巉巖。首鼠,一曰首施(《後漢·西羌傳》)。疆禦,一曰疆圉(《離騷》,詳見《詩述聞》)。要紹(《西京賦》),一曰偠紹。蟉(《大人賦》),一曰虬蟉(《魯靈光殿賦》)。崔錯(《上林賦》),一曰璀錯(《魯靈光殿賦》)。蕭森,一曰箾(《上林賦》)。俊茂(《騷》),一曰葰楙(《上林賦》)。齷齪,一曰握。萃蔡(《子虛賦》),一曰(《籍田賦》)。徙倚,一曰徒迤(《洞蕭賦》)。無閭,一曰巫閭。跌宕,一曰叠逷(《思元賦》)。勿慮,一曰無慮。扶疏,一曰扶蘇。旁薄,一曰旁魄。虞,一曰歡娛(《江淹詩集》)。雍障,一曰雝障(《九辨》)。雞斯,一曰笄。濎(《甘泉賦》),一曰汀瀅(《韓詩》)。殷轔,一曰隱轔。瞵,一曰磷玢。膠葛,一曰。偨傂(《甘泉賦》),一曰差池。愴怳,(《九辨》),一曰倉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