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專制危機的一種解決形式(第2/27頁)

不管從南面來的命令是否是直接由張名振發出的,青山寺聚會後不久,復明政權的海軍就對舟山島發動了一場新的進攻。在1653年的春季及夏季,張名振的軍隊又一次進攻了江南沿海,擊敗清朝在崇明島的駐軍,沿黃浦江一直打到上海的靜安寺。同時,海盜、匪徒團夥在蘇松地區到處出現,這也鼓勵了當地的復明分子。他們開始準備自己的起義。

復明分子在1653年下半年發動了起義,時值海盜、匪徒大規模進攻州縣府治之際。他們果真也被清朝的地方官,例如蘇松知府李正華,看作是一起匪徒的暴動。但是,要把他們鎮壓下去頗不容易。在他們進攻上海時,地方官領著居民向城隍禱告,祈求城隍保佑他們不受這夥殺人越貨的盜匪的屠殺。不過,進攻終於被逐漸擊退了,個別密謀分子例如吳鼎,被抓了起來。經逐一審訊,清政府得知了另外一些密謀者的姓名,更多的人被捕獲了。“某知吳明烈入獄,乃大恐,以其必牽連於某也。”饒經後來告訴官府說,“某遂於青山寺將所有書信、告劄一並焚毀”。

但這時已經晚了,饒經與另外一些復明分子一起被捕,賀王盛也未能逃脫。經過審訊,宣布褫奪他們的功名,將他們開刀問斬。他們的妻小被賜給功臣為奴,財產被沒收,父祖兄弟子孫被流放到關東。1654年5月28日,江南總督馬國柱向清廷報告說,叛亂已經平息了。

關於新近復明分子在江南起事的詳盡奏報,於1654年6月9日送到順治皇帝手中。恰巧在此前後,清廷也得知了張名振的海軍在鄭成功支持下,發起了新的進攻。皇帝從江南巡撫在當年夏末進呈的一道奏章中了解到,盡管張名振起先曾被陳錦擊敗,但他又設法組織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海軍力量,有艦船1000艘,水兵2萬。巡撫周國佐還報告說,為抵擋張名振沿長江進犯而布置在南京的守軍,絕不是這支久經沙場的勁旅的對手。南京的1.46萬名防軍沿岸分散布置在各江防據點,雖然他們是善戰的步卒,擅長陸戰,對於水戰卻毫無經驗。而且,南京水軍只有194艘裝備簡陋的沙船、1950名人員混雜的水兵。

順治皇帝的南人臣僚

由於有著這樣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威脅著南京,以及在江南地區有著這樣可怕的反叛跡象,順治皇帝對於漢軍旗人及北人進一步攻擊陳名夏南人同僚所可能產生的後果,必定感到擔心。那些漢軍旗人及北人曾協助順治除掉了陳名夏。因此,寧完我在彈劾陳名夏後,又遞呈了一份毫不留情地斥責“南黨”的奏章,向皇帝報告了41個官員的姓名,說他們由於籍貫相同,一起參預了密謀,但福臨置之不問,並命令寧完我再也不要提起此事。同時,皇帝引人注目地決定對國內最有聲望的一名江南士大夫,江南武進的呂宮表示特殊的、甚至可以說是象征性的恩寵。1647年清廷大試,呂宮中了狀元。作為此年的第一名進士,他的聲望無與倫比。然而身為南人,他與陳名夏過從甚密。陳名夏被處死後,另一著名的士大夫王士禎指責呂宮是陳名夏的所謂“南黨”的一員。現在,順治皇帝不僅駁回了這些指責,而且進一步褒揚呂宮為賢臣,並在此後兩年裏,屢加賞賜,以示皇帝對這位來自江南的傑出忠臣的殊恩。

順治選中呂宮來頒施恩典,不僅僅因為他是江南人,還因為他是“新”漢人官員之一:在本朝進士及弟,因此既非在明朝科舉及第者,亦非“貳臣”。王崇簡的兒子王熙也同樣受到了褒獎。因為與呂宮一樣,王熙於1647年進士及第,並於1658年被選中負責皇帝重新任命組建的翰林院。在清除了陳名夏之後,順治皇帝轉而倚重的,就是這些“新人”,以圖抑制舊南方士大夫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在明朝科舉及第者。盡管寧完我竭力想在陳名夏及孫承澤之外,把對南黨的清洗範圍,擴大到另外的著名南人官員,例如陳之遴和吳偉業,但他們繼續在內院任職。1654年8月16日,順治皇帝批準了一份新的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宏文院任命名單。這份名單包括了一批在新朝科舉及第的、同時精通滿漢文字的南人,為首的則是兩位重要的年輕漢軍旗人,進士丁思孔、範承謨。此後兩年內,由於不少舊臣被調出,內三院的這些年輕漢官就在清政府中逐漸取得了越來越大的發言權。事實上到了1656年,甚至內三院的五品低級官員都有了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權力。

這並不是說順治一下子就不再倚重漢人高級官員,或者立即停止委派明朝進士出任高官了。劉正宗,這位自陳名夏死後最得寵的大臣,也是明朝的進士。劉正宗是山東人,於1652年初任學士,1653年繼陳名夏為吏部尚書,1654至1660年間,一直任大學士。盡管在1657年有人嚴辭彈劾劉正宗背公徇私,盡管得知他的兄弟接受了鄭成功的任命,順治皇帝還是一直讓他擔任這一要職。順治也繼續重用那些在為清廷效力時表現出才幹的前明能臣。這類官員中最突出的也許就是周亮工了。周亮工是南京人,著名的校書家、詩人和書畫鑒賞家,1640年進士及第,1643年曾任山東濰縣知縣,當時正值阿巴泰前來進攻,他竭力抵禦。李自成攻占北京時,周亮工正在北京任禦史,但他設法逃到了南京。他拒絕臣事於福王,於1645年投向多鐸,授兩淮鹽運使。接著,自1647至1654年間,任福建巡撫,鎮壓反叛者和復明分子,戰功卓著。1654年,福臨遂將他調到北京,任左副都禦史。雖然周亮工作為京城大官的經歷是短暫的,但他仍是這一時期內順治皇帝賞識南方士人才能的又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