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大明不幸福(第2/3頁)

對!江都就是一個大貧民窟!不僅江都是貧民窟,北京、明都、臨安、慶元、泉州、廣州、雷州、開封、大名、江陵這些分布在大明各地的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都是貧民聚集之地!

一百多年前,因為陳德興而出現的大時代,顯然已經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和科舉制度、官僚政治共存的小農經濟被完全打破——古代中國經濟的基礎並不總是小農經濟,譬如漢代的大部分時間,豪強莊園的大農業才是經濟基礎!

小農業根本競爭不過豪強地主的大莊園,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大生產的效率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高於小生產。如果不是科舉制度和官僚政治結合在了一起,改變了中國財富分配的遊戲規則,將財富分配和生產力基本脫鉤而和科舉功名緊密結合。那麽豪強莊園擊垮自耕小農的事情肯定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當然,在宋、明、清三朝,自耕小農的日子一樣不好過,但是農村中上層都忙著讀聖賢書考科舉,沒有功夫去當豪強管莊園,所以自耕小農破產以後還可以當佃戶。而通過科舉上升通道成為大地主的官僚地主階級也懶得去經營農業……實際上也不會!做文章和經營農業根本不是一碼事嘛!

但是這個讓宋、明、清三朝經濟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制度,在陳德興建立的陳明王朝是不存在的!陳明帝國不是一個實行官僚政治的國家,最多就是一個官僚和貴族、士紳共治的國家。地方官僚根本無力侵奪小貴族和士紳的產業。

而且大明帝國也沒有什麽抑制兼並和重農輕商的概念……大明和華夏諸國有的是土地,根本不用擔心沒有飯吃。此外,發達的海上貿易也是加強華夏諸國之間聯系和維持大明世界霸權的不二法門。

如果沒有了繁榮的海上貿易,大明帝國也就沒有必要也沒有財力去維持一支強大的全球海軍。而沒有了強大的全球海軍,大明的世界帝國立即就會解體。

而不抑兼並,不輕商業,還鼓勵海上貿易和海外殖民等等制度在大明發展一百余年後的結果,就是讓大明帝國變成了一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當然,目前還是資本主義初級階段!而且還是非常初級的資本主義。

因為現在大明的工業革命還處於極其初級的階段!各種技術的進步在陳德興這個大金手指去世後也大幅放緩。譬如簡單的蒸汽機早在陳德興在世時已經出現,但是直到幾年前才出現了可以在煤礦業中使用的“真空蒸汽機”。可是在其他行業中,受制於沒有價格足夠低廉的煤炭可用,“真空蒸汽機”的使用成本過高,因而無法普及。

又譬如,大明帝國的鋼產量在100年前就是幾萬噸了,而在一百年後的今天,鋼產量也沒有超過三十萬噸,究其原因就是鋼鐵冶煉技術在過去百年並沒有取得什麽突破,連最基本的脫硫脫磷技術也沒有得到完善——雖然南芬行的技師在八十年前就發現可以用石灰和瑩石去渣,但是受制於爐溫難以達到融化造渣料高度(在實驗時可以達到,但是在大規模生產時很難達到,而且過高的爐溫容易引發事故),這種脫硫脫磷的方法根本無法應用的大規模生產之上。

不過,大明的熟鐵產量卻早就超過了五百萬噸,足夠給大明帝國還有大洋彼岸的新大陸提供足夠價廉物美的農具。再加上大明帝國百年以來一直牢牢控制著大片牧區,因而大明本土是從來不缺大牲畜的。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大牲畜和優質的農具耕種大片土地就成了一樁相當容易賺錢的買賣。

因此,在過去的百年裏面,小農經濟在大明國內幾乎崩潰!由士爵或士紳經營的大農場,遍布中原、東北、四川、兩湖、兩淮這些原本人口比較稀疏的地區。而向來是人多地少的江南,則在過去百年內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小農、中農破產潮!大量的人口或湧入城市成為無產階級,或遠走新大陸謀生。到了天道100年前後,江南農村同樣出現了大型農場林立的局面。

而整個大明的近三億人口當中,目前已經有超過一億五千萬人生活在擁有萬人以上居民的城鎮當中。城市化率已經接近了50%,尚在從事農林牧漁等行業的勞動力(不包括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肯定已經在五千萬以下了。

可以這麽說,資本主義在大明帝國的農村已經率先取得了勝利!

而資本主義的農村,對於人口的吸納能力必然大大小於小農經濟的農村。大量的破產農民,就不得不湧入城市謀生。

而工業革命只是剛剛開啟的大明城市,顯然無法很好的消化吸納那麽多的外來人口……就如同另一個時空18世紀、19世紀中前期的英國大城市一樣,大明帝國的大城市一個個都變成了人滿為患的貧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