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弟弟妹妹們(第2/3頁)

根據大明陸軍參謀部和暗探局的調查,英王國在天道六年的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4000萬貫。這個數字隨著英王國各級政權的相繼建立和統治的穩定,預計在天道八年還能增加一倍達到8000萬貫!

而且英王國的體制和大明帝國還不一樣,這裏可沒有貴族民主和咨議會,只有英王獨裁政治!所以英王陳淮清一年能往口袋裏裝多少根本沒有人可以過問。根據大明方面的評估,光是從英王國的財政盤子裏,陳淮清去年就撈了約800萬貫!另外,陳德芳還把德裏城的商稅全都裝到自己口袋裏面了,去年也撈了不下100萬貫……

此外,這對父子還在征服孟加拉和恒河流域的過程中大撈特撈。原本屬於伊斯蘭教徒的土地,現在有一多半歸了陳淮清和陳德芳。兩個人妥妥就是全世界第一號和第二號大地主!這些土地一年的地租,恐怕也有數百萬貫了。

用富可敵國來形容這對父子,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這幾年在天竺發財的還不止陳淮清和陳德芳,跟著他們的幾萬漢人現在都搖身一變成了特等婆羅門,誰家沒有幾千畝水澆地,沒有幾所大宅子,沒有成群的仆役?

和他們一比,大明的士爵,南番諸國那些不講理的國人,還有人人帶槍的北明洲自治城市公民,都成窮光蛋了。

“臣,吉大公陳德聞,拜見大明聖人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是的引見儀式,在河邊府城堡內一座新落成的宮殿內舉行。這座宮殿是陳淮清在河邊的行宮,占地面積並不大,但是修建的非常華麗,完全是中式風格,是照著臨安北內德壽宮的樣子建造的。

現在被一個黑太監領著走到陳德興的禦座前面跪拜行禮的是個十二三歲大的男孩,年紀不大,個頭卻已經生得又高又壯了。這位陳德聞的娘親陳德興很早就認識。她是陳淮清早年從臨安瓦子巷買回家的,並不是青樓裏的紅行首,而是個演女相撲的好手。怪不得能生出這樣高大的兒子。

“好!德聞弟,起來吧。”陳德興一伸手,從身邊的楊婆兒手裏接過一份賞單,不過沒有交給弟弟,而是饒有興趣地問:“德聞,你是吉大公?是吉大港的大公?”

這是有區別的,大公可是一國之君!

陳德聞站起身,垂手落肩的站在陳德興對面,恭謹地回答:“回稟聖人,臣是吉大公,公府就在吉大府城,但並不是大公而是國公。”

“哦,是國公?”陳德興皺皺眉,看著坐在旁邊一個繡墩上的陳淮清。他知道,天竺英王國的國公和大明的國公不是一回事兒。

大明國公的待遇和特權都有限,除了固定的幾千貫的年金,就是一萬畝的田莊,而且還不是免稅的。如果英王國的國公也是這樣,陳德芳就不會那麽大意見了。

“慶之,”陳淮清喚著兒子的字號,笑吟吟地解釋道,“英國的國公和大明的國公不一樣,是要鎮守一方的。”

大明的國公乃至親王都沒有鎮守一方的責任——大明搞的是地方自治,地方自由士爵、士紳去投票選議會,是用不著朝廷派王公來鎮守的。所以大明的國公親王,無論封號上冠的地名是哪裏,府邸都建在兩京。

不過英王國的情況不同,這裏的國公實際上是半個大公。之所以是“半個”而不是一個,固然和陳德芳的堅決反對分不開。同時也和陳淮清的那些庶子都年紀幼小有關。這陳淮清是在陳德興發達之後才開始廣納妾室,多生庶子的。因此這些庶子都比陳德興小二十來歲,和陳德興的兒子們差不多。

一堆小屁孩,自然不可能去治理封國。就像陳德興不會讓他的兒子去北明洲就國一樣,陳淮清的庶子們現在也只是掛名的公爺。

陳淮清頓了頓,笑著繼續解釋道:“吉大公開府吉大,是有鎮守地方之責,還有相輔之臣,公府之下還轄有三營衛兵。公府官屬除長吏及護衛指揮之外,都由公府自行選用。吉大之民有敢違犯吉大公者,由公府區處,地方官員及禦史不得舉問。”

“那吉大地方還有王庭派出的官員嗎?”陳德興追問。

“有啊!”陳淮清笑道,“吉大知府,吉大所屬各縣的縣令,還是知府、知縣的一些屬官,都是王庭派出的。等過上一陣子,王庭還打算開科舉,考儒家和佛家的道理,凡是貴種之家的男子都可以去應舉。”

這天竺大英國所采取的政策和南番諸國又有不同,南唐東宋等國是“國人制”,以國人禦野人,實際上就是不斷排擠野人的生存空間!

但是在英王國,想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每年8000萬貫呢!都是天竺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陳淮清、陳德芳怎麽舍得把他們消滅掉?都消滅了誰來伺候那些特等婆羅門大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