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國人和野人(第2/3頁)

是啊,堂堂征服者,怎麽能不叫人害怕?要是人家不怕,三十萬人能統治三百萬人?這砍人權仿佛也沒有什麽不對!

而且,漢人的脾氣秉性終究比較溫和。是不能和日本武士相比的,在這些土著眼裏,或許講理就是好欺負,溫和就是軟弱!如果動不動就拔刀斬人,那才是高高在上不可冒犯……

陳德興心裏面盤算一番,也覺得李彥國怎麽做是有道理的。南唐是藩國,不是大明的行省。南唐國人能不能砍殺野人,這事兒用不著陳德興操心。

想到這裏,陳德興點點頭,輕聲道:“國人是該有國人的威風!他們離開母國,遠涉重洋到此,人生地不熟,周遭又盡是土著。若是不兇一點,如何壓服野人,保住自己的家國?這南唐錦繡江山,得靠這三十萬國人自己保,不兇狠一些怎麽能行?”

聽著他的這番話,李彥國臉色一松。沉默了一下,接著又道:“除了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唐國的國人還有議政之權。一國之政,國人皆可與聞,絕無妄議之說,而且男丁皆有推舉城議員之權。”

人以稀為貴嘛!李彥國在山東時並不覺得漢人有多值錢,跑到南番建國後才覺得國人太精貴了。諾大一國才三十萬,其中男丁不過十二三萬。而且,這三十萬國人還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周遭可有不少和南唐一樣的華夏國家,都敞開大門要吸引“國人”去那裏定居呢!

李彥國又道:“聖人,其實這國人之權,也並非南唐獨有。南面的南夏(夏貴家族的國),東面的呂宋和南荊(占有婆羅洲大部,高達家族的封國),西面的……理宋,都是這個規矩。”

不講道理的人還有許多啊!其中居然還有大宋朝的兩個余脈——無論是理宋還是呂宋,如今都是“武當派”,以武當家!都把少數國人當個寶,都允許國人斬殺無禮的野人……野人冒犯國人就是有罪,沒有什麽好說的,一刀砍殺了就是!不敢砍人?連砍人都不敢還當什麽國人,回大明去老老實實種地吧!

李彥國仿佛也覺得用這樣的高壓進行統治有點不好,輕輕嘆息:“聖人,咱們幾國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咱們都是以寡臨眾,而且還要絕人文化,斷人傳承,滅人宗教,易人風俗。所行之政,都無法稱善。若是不嚴加鎮壓,恐怕滅國之禍就在眼前了。”

他的話說得有些重,一方面是在解釋,一方面也有訴苦的意思。海外開國,長遠來說當然是好的。不過那是對李家子孫的好,對李彥國來說卻是無窮無盡的煩惱。說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都不為過。

陳德興仿佛沒有聽到他的話,只是看著象林繁華的港口:“這樣很好啊,你們可以在華夏之外開國建政,這樣的事情已經快有千年沒有發生了。而且你們這次海外開國,還不失華夏本色。沒有入鄉隨俗,而是要移風易俗,要以華夏之禮教化蠻夷。砍幾個野人算什麽?只要能將南番這麽一大片土地變成華夏天下的一部分,就是砍光了幾百萬野人,也沒有什麽。

南山,讓你的人放心大膽的去砍!如果那些野人真能鬧出什麽大事,朕就派大軍來相助!”

他頓了下,回頭認真地看著李彥國,“你的手不要軟!就在你我有生之年,把該砍的人都砍了!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屍山血海出來的,根本不怕砍人!所以,這事兒不要留給子孫了,就咱們把它都做了吧。”

李彥國向陳德興拱了拱手:“有聖人這句話,臣就放心了!臣有生之年,總要叫南唐數千裏地盡入華夏,絕不會讓野人有翻身的機會……永遠都不會有!”

到底是見過無數殺戮的人物,無論是陳德興還是李彥國,都不是太在乎人命的。這南番人民遇上他們,算是倒了大黴了!

“真是陳聖人來了!”

此時此刻,就在距離陳德興下船的南洋艦隊軍用碼頭不到三裏的地方。一座酒樓的二層窗口旁,文天祥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輕聲嘀咕了一句。

看他現在的打扮,大概就能知道如今“理宋”的士大夫是怎麽講理的了。身為士大夫,一身儒服是少不了的,腦袋上也有襆頭。仿佛和昔日在臨安當才子時候差不多,不過腰帶上卻掛著一把三尺長劍!看見柄和劍鞘的磨損程度,就知道這把劍是經常被拔出來耍弄的——文大狀元現在也不是“筆如刀”而是“懷寶劍”了。除了寶劍,他的腰帶上還別著一把火繩手槍、一個火藥罐和一個子彈盒……寶劍加手槍就是眼下“理宋”士大夫出行必備的東西。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理宋”的地盤上漢人也是以寡臨眾。而且“理宋”開疆辟土的手段相當暴烈,不僅殺人無數,還絕人文化,斷人傳承。焚書坑儒殺和尚圈占野人土地的事情,從西遷大理至今就沒有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