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小隱患,大麻煩(第2/3頁)

不過這個忽禿倫……哈尼波羅卻從她身上感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她在三佛齊時見過許多隱修的印度密宗高人,在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對信仰的執著和認真。

這個年紀幼小的忽禿倫身上,似乎也有同樣的執著和認真。她入大明宮,肯定不是為了勾引陳明王,一個十一歲的女孩子,如果沒有人教導,是不會有這種心機的。看來她是真心來學法學道的!

也不知道最後能從陳大聖人那裏學到什麽大道?

……

就在陳德興無意之間收了一個將來會給他和天道教都帶來大麻煩的入室弟子的時候。他的親大哥陳德芳則仿佛得了個超級旺夫的咖啡美人,繼續著他的名將生涯。

恒河水戰大獲全勝——十八艘槳炮艦和三十六艘三層槳艦大顯神威,哪怕在中了德裏蘇丹吉亞斯丁·巴勒班精心布置的埋伏之後,仍然依靠壓倒性的火力和三層槳艦巨大的沖擊力大獲全勝!

是役,大英水軍損失了兩艘槳炮艦和十艘三層槳艦,還有六百多名黑武士和三百多名水軍官兵陣亡。而德裏蘇丹的水軍則全軍覆沒,被燒毀或俘虜的各種船只超過了五百艘,光是被大英水軍割取的頭顱就超過兩千顆,俘虜的槳手(都是天竺婆羅門教徒)更多達兩萬有余!

在恒河水戰之後,八國聯軍和德裏蘇丹國之間的交戰戰場,就轉移到了恒河和亞穆納河的河間地區。

亞穆納河是恒河最長的支流,不過在德裏東北地區,兩河卻是平行流淌。德裏蘇丹國的首都就在亞穆納河西岸,背靠德裏山脈。如果失去了亞穆納河以西的河間地區,德裏城雖然還能依托亞穆納河和德裏山脈以及堅固的城堡死守。但是聯軍就有可能在亞穆納河上遊渡河西進去占領德裏蘇丹國的另一個統治中心拉合爾。拉合爾一旦失去,德裏蘇丹國和阿富汗以及波斯的聯絡就會被切斷。

這樣,德裏蘇丹國就很難再得到阿富汗、波斯和中亞來的奴隸戰士了。沒有這些外國奴隸戰士的補充,德裏蘇丹的軍隊可就有損無補,打不了幾仗就得消耗殆盡。

因此德裏蘇丹吉亞斯丁·巴勒班不得不將他的大軍開出堅固的德裏城,背靠亞穆納河下了大營。

眼下已經是天道七年的初春,在北方的江都和北京還是一片春寒料峭。不過在南亞天竺,終年高溫,即便是在最舒適的“涼季”,氣溫也就是和大明江南三四月間相當。

現在已經是天道七年一月下旬(是類似於後世農歷的天道歷),涼爽的季節已經過去,接下去將是長達三個月的旱季。氣溫逐漸升高,但還可以作戰。等到旱季一過,就是長達五個月的雨季,到時候連綿大雨,河水暴漲,氣候更潮濕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火藥也極容易受潮。從北方“幹旱”地區來的聯軍中多半還會爆發疫病,可就不是大規模用兵的時候了。

所以,接下去的三個月,將是決定德裏蘇丹國前途命運的關鍵時期了!

天道七年一月三十日,德裏東北五十裏,大戰前短暫的平靜被人馬的喧囂打破。八國大軍在河間平原中部展開,人數之多甚至遮蔽了地平線,萬字旗高豎,沉悶的牛角軍號聲此起彼伏。

聯軍大營中央,一座明黃色的大帳之內,蘇王史天澤帶著點討好地對身邊一個儒雅的中年黃袍男子道:“太子殿下,我們不必攻打德裏,可以繞過德裏軍大寨,向西北而進,尋找機會渡過亞穆納河,威逼拉合爾。如此,德裏大軍必然會北上於我野戰。而我八國聯軍兵馬多至十五萬,野戰當可萬無一失。”

被史天澤稱為太子的正是陳德芳,英王陳淮清此時還在華氏城走不開——不是因為和婆羅門智者辯法上了癮,而是八國聯軍入侵天竺和佛教在天竺的復興終於引起了南天竺婆羅門教諸國的注意。

雅達瓦王國、鵬茄羅國、朱羅王國、潘地亞王國、喀喀迪耶王國和曷薩拉王國等幾個婆羅門教國家迫於八國聯軍的壓力,終於停止了他們之間的混戰,組成了婆羅門教大聯盟。他們還和德裏蘇丹達成了停戰協定,還派遣使者到佛陀加雅向陳淮清提出警告,要求他不得再擴大佛教八國在天竺的勢力。

因此陳淮清不得不在華氏城集結起一支新的軍隊。這支軍隊以他自己的近衛軍為骨幹,還召集了大批皈依佛教的天竺土著貴人武士,總兵力雖然多達數萬,不過大部分軍隊都沒有什麽戰鬥力,裝備和訓練都不讓人放心。陳淮清不得不下令給剛剛在恒河打敗德裏蘇丹的陳德芳,讓他率領水軍回援恒河下遊。

陳淮清本打算等兒子率領水軍回到華氏城後,將華氏城周圍軍隊的指揮權移交給兒子,然後親自去指揮大軍去和德裏蘇丹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