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是教化,不是燒書(第2/3頁)

焚經、驅僧、封寺、奪產!這分明就是要和佛祖過不去,妥妥的佛敵法難啊,在這個蒲甘佛國真不知道會惹出多大的禍事!

……

“任忠啊,聽說臨安陷落的時候你是跟著賈平章的,現在怎麽到了蒲甘?”

雖然對大宋朝現在的行事作風頗不認同,但是文天祥還是尋去了大光府衙門,找到了昔日的同僚蘇劉義。文天祥現在可是名揚四海的人物,他的《文山漫記》便是在大理,在蒲甘(城),在大光府也都是暢銷書。這樣的人物來投奔大宋,蘇劉義自然不會把他往外推。而是很客氣地將他迎入了衙門,先擺了接風酒,吃完以後,又將文狀元請進了自己的書房,準備推心置腹的說些話兒。

“從臨安那邊過來的人不少,”蘇劉義道,“正統畢竟在咱們這邊。”說著他又搖搖頭,“可惜了李祥甫、陸君實,就是舍不了那幾萬人馬,越陷越深了。”

賈似道留下的“遺產”主要就是廖瑩中、蘇劉義的君子營和李祥甫的幾萬人馬。現在君子營差不多散夥,一部分人成了陳淮清的家臣門客,眼看就是特等婆羅門了。另一部分人則是身在明營心在宋,陸陸續續都辭了差事跑到大理、蒲甘來了。也有一部分人和廖瑩中一樣,心灰意冷,對大明固然不認同,但是也不相信大宋還有什麽希望——華夏正統是在胡鬧,都被逐出華夏本土了,現在不過是個流亡的小朝廷,只是在延續趙宋血脈而已。

文天祥沉默了一會兒,眉頭已經漸漸擰起:“任忠兄,咱們大宋如今在蒲甘的所為,是不是有些過了……”

“過了?”蘇劉義一愣,“哪裏過了?”

“焚經、驅僧、封寺……”

“焚該焚之經,驅邪妄之僧,封淫奢之寺。”蘇劉義挺直了腰板,滿臉都是正氣,“此乃移風俗,美教化之舉,如何有過?”

“這是移風俗、美教化?”文天祥愣了又愣,“移風俗、美教化”是儒家相當推崇的“莫善”之舉。難道就是把人家的書燒了,書生坑了,和尚攆走,寺廟封掉,寺產搶走?這麽個搞法和蒙古人倒有一拼了!這大理的人心,蒲甘的人心還要不要了?

“此乃西周教化之法,是我儒家所推崇的東西。”蘇劉義振振有詞,他是很早就輾轉到達大理投靠江萬裏的。一開始對江萬裏在大理“焚書坑儒”也頗不贊同。但是殘酷的現實擺在那裏,自願被教化的事情是非常罕見的。這種事情,通常意味著有人要失去權力,失去土地,失去財富,失去他們的民族和文化!

“昔日周朝使諸侯鎮守四方,其中多有戎夷之地。若不是靠著移風俗、美教化,四方戎夷又如何化為華夏之民?”蘇劉義看著文天祥,似笑非笑,“文山,你莫不會認為戎夷之君和戎夷之民會高高興興的讓周朝的華夏諸侯教化吧?這樣的事情,你的《文山漫記》裏有嗎?”

“這個……”

蘇劉義呵呵冷笑:“文山兄,我蘇劉義昔日在臨安時,也不會想到‘移風俗、美教化’是這麽搞的。可我到了大理才知道,人家自己的風俗幾百上千年,過得好好的為什麽要用中原漢風呢?他們大理妙香國人人崇佛,戶戶知禮,哪裏用得著咱們去教化?便是孔子、孟子之書,他們也是有的。咱們這些中原人帶兵過去,不奪他們的土地何以立足?不取他們的財貨如何溫飽?昔日被周天子遠封千裏的諸侯大概也和咱們一樣吧?”

“可是這人心……”

蘇劉義不屑地一笑,站起身走到書架旁取出一本《文山漫記》丟在文天祥面前。文天祥低頭一看,這是《文山漫記》前三卷的合訂本,厚厚的大部頭書,封皮很粗糙,一看就知道是盜印的。以蘇劉義的財力不至於要買盜版書,多半是大宋朝廷封禁了《文山漫記》,不過多半也和大明一樣,只禁正版不禁盜版。

“文山兄,你自己的書裏不就寫了暴明是怎麽在明洲收人心的嗎?”蘇劉義指著盜版書,大聲地反問,“先是炮轟,再用熱氣球騙,然後傳播天道教,最後還利用瘟疫。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你覺得這新大陸的民心,可被大明收入囊中了?”

“這……”文天祥頓時語塞。整個新大陸不好說,但是中明洲和北明洲西海岸一帶,卻是人人篤信天道。說陳德興在那裏沒有人心那是胡話,可是說陳德興在那裏行了什麽仁政那就更扯淡了。

這人心和仁政仿佛沒有必然的聯系啊!

“明洲蠻夷未曾開化,並無什麽文字,所信之教確實邪妄,而且喜好人祭……”

明洲的土著的確比較落後,並沒有太高的文化,瑪雅稍微好一點,有很奇怪的數學和象形文字。不過掌握瑪雅數學和文字的只有少數祭司,在上一次天花大疫中這幫祭司幾乎死絕。而且文天祥還搜刮了大量的瑪雅書籍(瑪雅書籍的總數很少)帶回了大明,說不定瑪雅文字很快就要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