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還有個黃道婆(第2/2頁)

眾人唉聲嘆氣的時候,一個人剛走過來,正聽到這話,大聲道:“鄉親們,不如就種棉花和番薯吧。”

來的是一個黎人打扮的婦人,二十五六歲的樣子,皮膚卻比普通的黎人要白皙許多,五官也比較挺拔,一看就是北方來的面孔。這婦人仿佛是個做小買賣的,牽著輛驢車,上面滿滿一車的番薯。

“是巧兒姐啊,又來咱們村收吉貝布了?這回準備用什麽來換啊?”

“這車上裝的是什麽啊?一個個好像紅土團團一樣的。”

黎人們對這個做小買賣的漢人婦女倒是客氣,紛紛起身圍了上去,好奇地打量著一車的番薯。

這婦人姓黃,名巧兒,不是海南當地人。而是飄洋過海從嘉興府華亭縣上海鎮跑來的,已經來海南有六七年了,據說是受不了公婆和丈夫的虐待,偷偷跑上海船,哀求船主把她帶來海南島的。

到了海南島,這位黃巧兒就定居在了海南島最南端的吉陽縣臨川鎮,搗騰起來吉貝布的買賣。不過她也沒什麽本錢,買賣自然不大,就是從縣城裏面搞點黎人需要的生活用品或是農具,拉到鄉下換吉貝布。有時候還會向黎族同胞請教織布手藝,不過也沒有學到什麽——織吉貝布可是黎人的看家本領,怎麽肯輕易交給漢人?要是讓漢人學了去,再大量生產,大量販賣,那麽黎人最後這點保命的手段可就沒有了……

所以這位黃巧兒,就是在原本歷史上被人叫做黃道婆那位——在這個時空,她是被後世稱為“工業之母”的黃富婆,花了六年時間和黎族同胞交朋友,虛心求教,還是沒有學會多少織布的本事。

不過黃富婆就是這麽個百折不撓的性子,認準一個事情,是一定要做到底的。六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三十年,總會學到真本事的!

而這一次,她在縣城裏的天道觀聽道(未來的富婆已經入道了,她是海南島第一批天道徒)的時候見到了一個能幫她學到織布本事的寶貝——番薯!這些番薯是天道宮發下來給下面的道觀,讓分給教眾免費試吃的。但是吉陽縣這裏沒有幾個天道徒,根本吃不完,於是就被黃巧兒低價買下來了。

“什麽?世上還有這樣的寶貝?可以一畝十石?而且無地不宜?”

“真的嗎?巧兒姐,你可莫欺我們黎人老實。”

黃巧兒微微一笑,拿起一個番薯道:“真不真的大家試著種幾畝不就知道了?若是不相信,就轉租兩畝地給我,你們看著我種,明年如果能收上二十石番薯,大家再一起種。這樣,你們就能用一成的地種番薯,九成的地種棉花,再不怕奸商盤剝了。”

黎人們互相看看,頓時露出了驚喜的表情。現在黎人受窮,不就是因為地太少,種了棉花就沒有辦法種稻子,必須買米下鍋。可是奸商們都看準這一點,到時候就擡米價壓布價。如果黎人可以用一成土地種番薯養活自己,剩下的九成地種棉花。這日子可就好過多了……

若真是如此,這黃巧兒果然同北人奸商不一樣,她是大好人,是黎寨的大恩人,是黎寨的自己人!

淳樸的黎族同胞們都在心裏做了決定,只要這番薯真有那麽大的產量,能讓黎人衣食無憂,就把織布的本事和紡機都給她吧。

看到黎人同胞們的表情,黃巧兒的眼睫忽閃忽閃,甜甜一笑:“就這麽說定了,這一車的番薯,大家都分了吧,都拿幾個回去嘗嘗,看看能不能填飽肚皮。如果能吃飽,我就去縣裏面再拉一些來做種子。”

……

“百萬,朕知道你說的有道理,這北明洲種棉花什麽的,幾十年都不會興起。但是朕既然開創了華夏世界,就不能不替子孫後代多考慮一些。”

陳德興說這個話的時候,已經完全忘記了13世紀是有黃道婆存在……他現在已經打造了一個“準資本主義”國家,都萬事俱備了,再加上黃道婆提前得手,這還不跑步進入工業革命?

明洲棉花事業,這回大有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