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黑奴貿易是罪惡的(第2/2頁)

原來如此……寶音心裏大松口氣。隨即又問:“聖人,您還想要買些黑奴麽?”

“買他們作甚?”

“自然是用來開發明洲了。”寶音道,“明洲大教方常來信抱怨,說勞力不足,人口稀少,因而開發緩慢……”

陳德興搖搖頭,道:“朕想要的是一個屬於華夏的明洲,不是一個和黑人分享的明洲!”

“和黑人分享?可他們是奴隸啊!”寶音搖搖頭,她根本聽不懂陳德興的話。

“奴隸終有解放的一天!”陳德興非常肯定地告訴寶音。“因此用黑人開發明洲,實乃得不償失。朕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找到一個解決黑奴問題的辦法。”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陳德興非常清楚這一點——他下一道聖旨,有生之年倒是不用擔心多少黑蜀黍被販賣到明洲去。但這是在和市場規律對著幹!因為華夏的人口現在不過一萬萬,本土都人少地多,能移多少民出去?就算陳德興還能當50年皇帝,到他咽氣的時候,華夏人口又能繁殖到多少?兩億?兩億五千萬?三億?恐怕不會再多了。

就這點人可填不滿整個世界,到時候明洲的那些華夏封國,恐怕個個都會感到勞動力匱乏吧?去大西洋對岸買點奴隸過來,仿佛是個很容易也很經濟的解決辦法。特別是當工業革命到來以後,遼闊的明洲大陸必將會成為工業革命初期最重要的原材料——棉花的主要產區。到時候,利用黑奴種植棉花,會不會成為明洲的華夏封國的經濟基礎?

這是仿佛市場力量的選擇,是很難抗拒的力量,至少靠一個死去的大帝的遺詔是根本抗拒不了的。

……

馬車這時已經駛入了揚州城——通過一座飛架在運河上的石橋。因為水泥的出現和鋼鐵價格的低廉,大明的建築工藝出現了突飛猛進。可以建造跨度更大,更加堅固的橋梁了。

新年將至,和江都城僅隔一條運河的揚州城,正是繁盛熱鬧的時候兒,甚至比江都城的繁華還要遠遠過之。

街上到處都是熱氣騰騰的小吃攤兒,各種揚州風味的小食點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小商販們亮著嗓子在吆喝,運送各種貨物的車子嘩愣愣地碾過街道。

在大明帝國取得揚州城的數年中,這座城市也和運河對岸的江都一樣,人口一直都在快速上升。不過和新建的江都城不同的是,揚州並不需要為這些新增加的人口擴建城市。這裏有唐宋兩朝留下的基礎,足以容納數十萬人口。而今,揚州市報上來的數據,落籍於此的戶數不過五萬六千,口不過三十一萬二千——如今大明已經沒有和戶口掛鉤的稅賦存在,揚州的居民們自然也不會隱匿人口,這三十一萬二千當是個實數。

那麽多的人口聚居一城,自然是有產業在支撐的。雖然江都新城規劃了“工業區”,但是如今那裏依然空空蕩蕩,沒有什麽工場作坊去安家落戶。倒是老城揚州的手工業發展的飛快。揚州如今最大的買賣是紡織業,有傳統的絲織,也有新興的棉紡織,還有與之相關的印染業。大型的紡織工廠還沒有出現,現在還沒有什麽先進的織布紡紗的機械,自然就誕生不出大工廠了。所以揚州城內都是一些家庭小作坊,數以千計,養活著至少三分之一的揚州市民。

可以這麽說,如今的大明帝國已經站在工業革命的門檻上了。有了資本、有了金融體系、有了殖民地,缺的就是一場技術革命。

不過對於那些依靠家庭作坊生活的小市民們而言,工業化恐怕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而諸事繁忙的陳德興,在感受了一番揚州城的繁華興盛之後,就匆匆返回了江都的皇宮。此時的他並沒有想到,一場將要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正在悄然向他和大明帝國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