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神聖天道的起源(第2/2頁)

當然,這部《明王教化經》在大明本土和海外的漢人聚居區根本沒有發行過,也沒有人會拿本書照著上面的規定過日子。

這會兒,八思巴手中就捧著一部《明王教化經》,站在一處課堂外面,聽著裏面傳出的朗朗讀書之聲,若有所思。

“法王,您已經在這裏站了很久了。”

說話的是哈尼波羅,就是鳩摩智波羅送入陳德興宮中的空行母,不過陳德興並沒有使用她。倒不是看不上她的美貌,而是對她的密宗背景有所顧慮。於是,就打發她到天道宮的傳法殿念書,試著把她改造成一個天道徒。在八思巴入住天道宮後,墨影娘則安排哈尼波羅帶上幾個道人,陪同八思巴四下參觀。

“哦,”八思巴微微一笑,指著正傳出讀書聲的課堂,“空行母,誰在那裏讀書?”

傳出的聲音仿佛都是童聲,念得正是《明王教化經》。

“那裏都是蒙古少年,是草原諸部首領的孩子,到北京來求學,便安排在這裏讀書。”哈尼波羅面無表情,語氣也是淡淡的,仿佛對八思巴法王沒有什麽好感——她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相貌又美艷,而且還是精於雙修之道的空行母。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如果不知道自重,怕是難有什麽好下場。

“哦。”八思巴點點頭,上前幾步,湊到打開的窗戶口,朝裏面張望。裏面坐著的仿佛都是十來歲的孩童,大部分是男孩,也有幾個女孩子。個個都是青衣道袍,端端正正跪坐著,非常認真地在念經。

“他們都是道人?”八思巴又問。

“都是道人。”哈尼波羅回答。

“將來……都會被派回蒙古吧?”

“多半如此吧?”哈尼波羅說,“如今天道教在蒙古有頗多信眾,需要很多道人去教化他們。”

“教化?用《明王教化經》去教化?”

“信天道,守陳禮,衣食住行言皆遵教化。如此,就能和漢人一樣了。”

“會和漢人一樣?”八思巴一笑,回頭看著哈尼波羅,“空行母,佛教起於天竺,盛行於雪域,亦廣傳於中土。你認為雪域的佛教和天竺的佛教一樣嗎?天竺的佛教和中土的佛教一樣嗎?”

“自是不一樣的,”哈尼波羅道,“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自然不可能一樣。天竺人有貴賤,並非人人死後可投胎,自然沒有平等。雪域高原是苦寒之地,全靠佛法庇佑才得安寧,佛教自然高高在上。中土人相信王侯無種,人人都能當將相。佛教自然要多說平等了。”

八思巴笑著點頭,這個空行母果然是聰明之人。知道天竺、雪域、中土的佛教是不一樣的。

八思巴淡淡一笑,說道:“佛教在南北皆有不同,如今的天道教也在往這方面發展啊。”

哈尼波羅依舊面無表情,不置可否。她在傳法院學道已經有些日子了,認識不少漢人道徒和蒙古道徒,如何察覺不出他們之間的不同?

漢人道徒信淺,天道教只是他們的謀生手段。蒙古道徒則是深信,幾乎人人都把陳德興當真主在拜,很有幾個狂熱分子,是真的想要把天道教推行寰宇的。天道教的創教之祖還在,各地的天道教已經出現不同了,將來誰知道會變成什麽樣?

就在這時,一個藍衣道人快步走來,見到八思巴就是拱手一禮,“法王,聖人有召,請您立即入宮。”

“好吧,”八思巴笑了笑,“那位聖人終於想要見我了。”他沖哈尼波羅雙手合十行了個佛禮,“空行母,小僧在此別過,來日或有相見之日,但願那時空行母已經是天竺的白衣天道使了。貧僧很想看看,天道教到了天竺會變成什麽模樣?天竺可不是蒙古、新大陸那樣的蠻夷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