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平西王,羅馬汗(第2/2頁)

短暫的眩暈感在老奸巨猾的龐塔萊翁頭腦中一掠而過。消息很可怕,非常可怕,但並不出人意料。君士坦丁堡的那位東羅馬皇帝對西方的拉丁人可沒有一絲一毫的好感。他的祖國東羅馬帝國曾經被十字軍滅亡了整整61年!他對西方,只有仇恨!

現在蒙古眼看就要大軍壓境,他又有什麽理由去替西方抵擋蒙古人?如果蒙古人容許他繼續統治東羅馬,甚至可以幫助他擴大版圖,還允許希臘人保持他們的正教信仰。那麽投靠蒙古國恐怕就是東羅馬帝國上下最願意接受的事情了吧?

要不然他們還能怎麽樣?去和蒙古人拼個粉身碎骨,好讓自己的仇敵拉丁人贏得時間組織抵抗嗎?

……

“長生天氣力裏,大福蔭護助裏,大汗聖旨:東羅馬王邁克爾·巴列奧略,君士坦丁堡牧首約翰·約瑟夫二人,平素所行甚為恭順,知曉大義,深識事務,朕在忽氈亦有所聞。今朕將提百萬將士西征,一統歐陸,開萬世太平之際。二人又遣使請降,願迎王師,求為先鋒,頗為忠順,甚得朕心。

著封邁克爾·巴列奧略為大蒙古平西王,地中海水軍大總管,羅馬汗。領有君士坦丁堡、希臘……

著封約翰·約瑟夫為基督教宗主教,弘法王,統領全天下基督教徒……”

君士坦丁堡的皇宮之內,大蒙古國斷事官,正紅旗都統,鎮國公劉孝元正捧著一張聖旨,一字一句的念給東羅馬皇帝邁克爾八世和君士坦丁大牧首(東正教的頭頭)約翰·約瑟夫還有一堆東羅馬和東正教的大人物聽——當然,這兩個羅馬人肯定聽不懂。不過他們已經拿到了拉丁文的譯稿,正心滿意足地跪在地上呢。

拉攏邁克爾八世的建議是金帳汗那海、伊利汗阿八哈,還有已經臣服蒙古的馬木魯克蘇丹拜伯爾斯三人一塊兒提出的。而且三人還一致建議封邁克爾八世當“羅馬汗”,領有君士坦丁堡、希臘、意大利、小亞細亞西部、伊比利亞半島,以及地中海上的大部分島嶼。

這樣,邁克爾八世就算勉勉強強恢復羅馬帝國了——東羅馬帝國或是拜占庭帝國都是別人喊的,邁克爾八世和他的臣民們可都以為自己是正兒八經的羅馬人來著。

除了拉攏邁克爾八世,忽必烈還決定拉攏東正教。他雖然不會放棄喇嘛教加儒學的大方針。但還是打算充分利用基督教內部的紛爭,又冊封君士坦丁大牧首為基督教宗主教兼弘法王,總領整個基督教!

在這兩個大蛋糕面前,邁克爾八世和約翰·約瑟夫大牧首不再有半點猶豫,都立即向忽氈表示了忠順。

當然,僅僅是兩份詔書,還不至於讓號稱“萬能蜘蛛”的邁克爾八世真心歸順,最多就是獻上些貢品再送個女兒去敷衍一下忽必烈。

但是,大蒙古斷事官劉孝元卻帶來了整整兩萬五千大軍——蒙古八旗軍!

這是忽必烈整合了三河之地的蒙古人、漢人、黃種色目人、部分白種色目人,又得到了一部分願意追隨的欽察人(黃種血統比較多)和術赤系蒙古人,還有從河西、河套、青唐草原跑過來的少量蒙古人後,生造出的一個大雜燴軍政利益集團。

這個利益集團內部的組織效仿了曾經的明八旗——後世滿清的這種打破部落族別界限,生造一個特權民族的做法,對於整合雜牌是非常有效的。

經過這一番整合,忽必烈可以有力控制的人口已經達到了200萬之眾!其中旗人100萬,旗奴100萬(主要是白色目工匠、農奴和伺候旗人的白奴)。在100萬旗人中,可以入伍從軍者又多達20萬。被忽必烈分別編成了8個旗,每旗都有12.5萬旗人、2.5萬戰士和12.5萬旗奴。

不過忽必烈並沒有聽取劉孝元將蒙古人編為上四旗,將其余旗人編為下四旗的建議。而是根據軍事作戰的需要進行了整編——蒙古八旗中每個旗都有三千原漢八旗火槍手,組成單獨的一協,另外還有四個協的原蒙古人充當馬甲兵,剩下的由從諸種色目中招募來的戰士組成的步甲兵。

這樣每個旗就是一個單獨的作戰集群,這次劉孝元帶來的就是正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