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馬木魯克人不笨(第2/2頁)

消息已經非常確定了,不僅有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還有來自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鐘聲長鳴,羅馬舉城歡慶,連病入膏肓的教宗都滿懷喜悅(因為教宗認為自己會因收復伊比利亞半島的功績而成為聖徒)地公開露面,參加了勝利大遊行。還公然宣稱要舉行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而且教宗還宣布邀請大明使臣以貴賓的身份訪問羅馬,很有可能會請他們為第八次十字軍東征提供幫助!

拜伯爾斯蘇丹濃眉緊鎖,他知道,伊斯蘭教歷史上最大的危機正在向自己逼近。

……

“陛下,阿蔔杜勒先生已經到禮拜大殿外了。”

蘇丹的黑太監恭敬的稟報。

“請他進來。”拜伯爾斯的語氣平靜,似乎沒有將急轉直下的形勢放在心上。

而他的客人蒲壽庚則帶著最陰郁的心情,緩緩步入開羅的大清真寺中。他活著的家人,除了長子蒲師文之外,全部留在了格蘭納達!

“陛下!”蒲壽庚向拜伯爾斯的背後跪拜行禮,然後盤腿坐下。

“格蘭納達淪陷了!”拜伯爾斯的語氣依舊平靜,“阿蔔杜勒,你的預言成真,我錯了。”

“……”

“既然錯了,就必須要改,知錯不改,不是一個伊斯蘭教徒該幹的事情。”

拜伯爾斯可以有今天的地位,已經充分說明他的英明睿智了。他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同時和基督教、蒙古還有中國開戰——這幾乎是用埃及和敘利亞的力量同全世界作戰,完全沒有一點勝算。

“阿蔔杜勒,我將在明天向教律學者會議公開納斯爾蘇丹的血書。”

教律學者會議是此時伊斯蘭教的最高宗教會議,由哈裏發本人親自主持(拜伯爾斯擁立了阿拔斯朝的苗裔哈基姆為哈裏發)。這個宗教會議雖然沒有什麽實權,但是和蒙古人講和這事兒,最好還是讓他們出來背書。

畢竟蒙古人把伊斯蘭教徒給殺慘了,而且他們還占領著已經化為廢墟的巴格達。

“我不能白白和他們講和……這樣沒有辦法交代。”拜伯爾斯緩緩說著,“我需要巴格達!只要忽必烈肯把巴格達給我,我就和他講和。”

“陛下,可是如今的優勢在忽必烈那裏。”蒲壽庚蹙眉說道。

拜伯爾斯點點頭,道:“我知道,但是沒有巴格達,我將無法服眾!”他頓了一下,“巴格達不過是一座空城,用來換取一個帝國的支持,難道不值得嗎?忽必烈會知道輕重的。”

“好的,我一定據理力爭。”

拜伯爾斯又道:“另外,東羅馬皇帝邁克爾八世也是必須爭取的人物。可以支持他滅亡威尼斯,並且成為整個意大利的主人!這將是羅馬帝國的復興,不是嗎?我也願意在蒙古大汗的調解下和東羅馬帝國停戰……我對小亞細亞沒有野心,也不會繼續支持那裏的突厥人了。”

“您真是英明。”蒲壽庚討好地說。

不過這個評價對拜伯爾斯是非常恰當的。這樣一個從奴隸到驕雄的人物,有的當然不只是兇殘野蠻,英明的統治,圓滑的外交手腕,拜伯爾斯都不缺乏。他不僅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同樣的外交活動中的高手。他奉行的是遠交近攻,交好法蘭西和金帳汗國,重點打擊十字軍諸國,同時抵抗伊利汗國。因此一開始他並沒有想和遙遠的大明帝國為敵,反而視大明為可以遠交的對象。

但是大明使團和遠征軍剛剛抵達歐羅巴,就顯示出了親基督教,反伊斯蘭教的立場,這讓他感到非常困惑。不過困惑歸困惑,“勝利者”拜伯爾斯也不會害怕真主的敵人,不管大明帝國在東方有多麽強大,遙遠的距離一定會讓他們的力量衰減殆盡。而且他還非常肯定,大明帝國主要對手肯定是蒙古人而非自己。現在,既然大明帝國選擇了基督教做朋友,那麽就沒有理由再去牽制蒙古人了。就讓蒙古人、基督教和大明帝國這三方打個頭破血流吧。馬木魯克人還是要集中精力對付地中海東岸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