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你要做蒙古大汗(第2/2頁)

因此這些年,在明都府崛起了不少使用“標準化”生產和“流水線”生產的工場。孟德開辦的孟記火槍行,同樣也是如此。而且各種水力、畜力帶動的簡單機械也被大量采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所以明軍使用的各種武器的價格,這幾年以來,也在不斷下降。以鋼甲為例,一副30斤重的步兵鋼甲的售價,已經從一開始的1500貫跌倒了現在的250貫(明都府出廠價)左右!夾鋼大橫刀的價格,也從最早的數百貫,跌到了如今的幾十貫。長槍的價格,更是下降到了十幾貫。

大量的兵器作坊,也在這輪價格下跌和需求擴張並存的產業浪潮中發生了分化。一部分作坊的規模擴張,成了工場;一部分作坊則倒閉關門,作坊主淪為了工場的雇工——無產階級已經在明都府的工場中誕生了!

不過,還有一些兵器因為生產工藝復雜,材料處理的時間又太久,是很難實現規模生產的。譬如馬槊,譬如復合弓,價格依舊居高不下。一支馬槊動輒就是上千貫!而且還有價無市。一張良弓隨隨便便也能索價兩三百貫,抵得上五六支天道二年式火繩槍的價錢!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策馬而行,上了一個高坡,腳下就是一座正在施工的軍營。外圍的壕溝和土木圍墻(木包土)已經成型,已經可以看出這座軍營的規模是何等龐大。一陣山風吹來,讓額頭冒出了不少細密汗珠的海都汗感到了一絲涼意。

“寶音,取一支天道二年式給海都汗看看。”陳德興這時突然一笑,讓寶音從隨從哪裏取過一支天道二年式,交給了海都。

好大一支火槍啊!海都抱著火槍,瞧了又瞧,臉上掩不住露出了喜歡。忽必烈仗著火銃犀利大敗阿魯忽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自然也想要得到火銃。但是蒙古草原上的工匠根本不會制造,就是會打造也沒有用,因為蒙古草原上不出產鐵料,也沒有火藥。

陳德興伸出一只巴掌,笑道:“這天道二年式是去年才造出來的火槍,比剛才朕使用的火繩槍大得多,射程也遠,威力也大,七十步外可破鋼甲。孟記槍行的索價只有50貫!海都兄可想買一些麽?”

“才50貫!?真的假的?”海都汗深吸口氣,將信將疑。50貫對蒙古來說並不便宜,但是對平了江南,又有明洲金銀收入,年入一億兩千多貫(其中屬於中央的財入大約8000萬貫)的大明帝國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若吾要買5000支,可有嗎?”海都汗思索一下,決定要試著買一些。

“5000支,就是25萬貫。”陳德興笑著點點頭,道,“不過大明出口兵器是要加關稅的,一支火繩槍要收10貫稅,5000支就是5萬貫,一共就是30萬貫。如果要在開平交貨,還得加些運費。”

火繩槍目前當然不能隨便出口,這玩意和青銅大炮一樣,都屬於管制兵器。不過經過陸軍部批準,還是可以出口的。而能夠得到陸軍部批準的,自然是大明的盟友或藩屬國。

陳德興頓了一下,又道:“只要大明和大蒙古結了盟,別說是火繩槍,就是青銅大炮也是可以賣給海都兄的。”

“結盟的條件是……”海都知道自己沒有多少可以和陳德興討價還價的砝碼,但是他還是有一些必須要堅持的底線。比如不能向大明稱臣,當然也不能認陳德興當爹。

陳德興道:“第一是劃界,兩國交界之南以大漠為分界,漠北是蒙古,漠南是大明,蒙古部落不得在漠南遊牧。兩國交界之東暫不劃界,但是蒙古部落不得入靠近蒙可山、哈剌溫山以西百裏之地。

第二是通商,規定互市地點,漠南、漠北各設一處互市。漠南就是開平,漠北由海都兄自選。另外,要簽署《通商條約》,規定關稅和各項通商事宜。

第三是傳教,天道教可以在蒙古境內自由傳播,不受限制。

第四是開設使館,大明在和林和蒙古之互市地點設館,蒙古在燕京和開平設館。

第五是汗王你必須成為蒙古大汗!”

聽到最後這個條件,海都愣了一下,“什麽?要我稱大汗?”

“是的,你要做蒙古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