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沒有城墻的江都城(第2/2頁)

除了行政區,江都新城還會擁有商務區、港務區、工業區、住宅區、學院區和軍事區等各個功能區。其中商務區將沿著大運河展開,從揚州舊城對岸一直延伸到長江岸邊,長度超過了三十華裏。沿線遍布著數十幾個運河碼頭,分別用來裝卸雜貨、米糧、牲畜、果蔬魚鮮、木器木材、石碳、鐵器鐵料、瓷器、絲綢布匹、金玉珠石、美酒佳釀等等各種各樣的器物。依托著這些碼頭,則是一條條商業街市。當然,這個時代的商業街和平民住宅區是不分家的。前鋪後宅的布局非常多見,這一帶將來會是一個人口相當密集的地區。不過現在,大部分的地塊還沒有賣出去,已經售出的土地,也都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所有的商業街道,又由一條寬闊的主幹道——江都禦街相連,江都禦街往北直通江都禁中,也就是行政區。

禦街向南則是江都的港務區,和商務區的運河碼頭不同,江都港區停靠的都是可以入海的大船。沿江一大片將會分布數十個碼頭泊位,每一個碼頭泊位都有配套的倉庫。一連串的碼頭也都由專門的石板路通往一條和禦街相連的主幹道,稱之為江邊道。禦街和江邊道呈T字形布局。

禦街以東,江邊道以北的大片開闊區域,又被兩條和禦街相連的主幹道分為了一個高档住宅區——靠近禁中,稱為安樂坊,這一片都是功臣和高官的住宅,坊內有數十條小巷子,大大小小的宅地有三四千塊之多,不過大部分都還在施工。安樂坊以南又是一條東西向的主幹道,名叫振武街,振武街的西面直達運河,通過一座石橋和揚州舊城東關道相連。振武街的東面則連著另一條南北走向的主幹道長安道。

振武街的南面,則是規劃中的學院區,江都天道書院和內閣出資建設的江都教育院(專門培養老師的)、江都太學(和天道書院一樣是所綜合性大學)、江都京學(和太學一樣)、江都法學(培養判官、捕快和訟師)、江都工學(顧名思義是所偏重理工科的大學)、江都商學等六所比較接近後世大學的大型書院。這些書院現在都在建設和籌備之中,發展教育這事兒是急不得的,只能按部就班的來。

一開始是隨營軍校,然後是陸海軍軍校和明都天道書院,再後來是燕京天道書院,現在明都天道書院和燕京天道書院已經辦了好幾年,畢業的學生也有了兩三千人。這樣就有足夠的師資力量開辦更多的大學了。

按照教育部的計劃,目前開辦的教育院、太學、京學、法學、工學、商學,都是南北京各一,一共就是十二所大學。再加上明都、燕京、江都三所天道書院。再加上陸海軍學院,用不了多久大明帝國就有十七所大學了!這些大學雖然不能和後世的那些大學相比,但是在13世紀,估計能算是一流的。

學院區以南,也是一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名叫校場街。校場街南,禦街以東,長安道以西,江邊道以北的一大片區域則是近衛軍的大營,稱大校場。將近20000人的近衛軍,都可以駐紮於此。

而長安道以東地區,則是江都城的工坊區了。其實就是手工業作坊匯集之處,一條從高郵湖流淌過來,直通長江,名為江都河的河道就從江都工坊區通過,河道可以行船,也能用來修建水車。工坊區的大片土地,現在都還荒蕪著,只是用撞墻圈成了一個個小地塊。既可以作為工坊,也能修建工匠工人們的住宅。

還有幾十條街道也正在鋪設,都是碎石加水泥的路面——在水泥被“發明”以後,修建道路和房屋,倒是容易了許多。

不過陳德興並沒有用水泥來給江都新城修建城墻,實際上這座擁有兩縱三橫五條主幹道的帝都是沒有城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