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種姓制度的優越性(第2/2頁)

其中潑皮李當了弓手——他是混子出身,在杜橋鎮上混過弓箭社,原本就能開八鬥的步弓,現在又訓練了幾個月,終於能開一石弓了。

賴蛤蟆當上了刀盾手,這是最危險也是最容易立功的兵種。為此他還把家裏的100畝地抵押出去,換了600貫錢,用來給自己添置裝備。購買了一副鋼甲!

潑皮李和蛤蟆都被編入了號稱福藩最精銳的親衛步兵旅,旅帥名叫陳德安,看名字就知道是陳德興的堂兄弟了,長相也和陳德興差不多,又高又大又白,頗是英俊。他還跟著陳德興打過仗,還讀過明軍的陸軍軍校。

現在蛤蟆和潑皮,都在各自的連隊裏面等著上船,遠遠見著對方也只能打個眼色,不能說話交談。

“聖人駕到!”

突然有人大喊起來,然後就看見一隊銀光閃亮的騎兵飛奔而來,當先兩騎分別舉著金底日月旗和金底龍旗,後者是大明天子的旗幟。

“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在碼頭上面等候的將士,全都山呼萬歲。賴蛤蟆和潑皮李同時扭頭望去,就看見他們大王陳淮清已經在一群門客家臣簇擁下上前去迎接了。所有的門客家臣都單膝跪地,陳淮清卻沒有跪——他到底是陳德興的生父,沒有兒子跪父親的道理。

“伯父,”陳德興在公開場合,一般都稱陳淮清為伯父,他看著自己這個體壯如牛,五十多歲都沒有一根白頭發的親爹,笑了笑道,“幾時可以奏凱?”

陳淮清捏著長髯,看了眼海面上龐大的運輸船隊——光是三四千石的福船就不下300條,一次可以運送五萬陸師南下!而且在淡馬錫島還有南洋艦隊主力駐紮,擁有48艘大小戰船,攏共裝備了一千多門大炮!這樣的火力,這樣的軍力根本不是爪哇島上的土著能抵擋的。

所以征爪哇的問題,並不是能不能打贏,而是如何善後?

陳淮清沒有回答陳德興的問題,而是沖著左右擺擺手,一堆門客家臣,立即紛紛退開。陳德興身邊的陳千一和楊婆兒也立即退開。

“奏凱當在年內,”陳淮清道,“大軍一到,當可奏凱,但是要長治久安……當用何策?”

“可盡屠之?”陳德興淡淡地道。

“爪哇人多,恐難屠滅。”陳淮清微微搖頭。

爪哇島土地肥沃,糧食畝產一直很高,自然也能養活大量人口。後世那裏有一億多人!現在自然沒有那麽多,但是三四百萬還是有的,是南番地區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不過也正是因為爪哇島人口眾多,才使得這個島嶼得到了足夠的開發,瘴疫之害也不是太嚴重。如果把土著都殺光了,一時又沒有漢人去填補,就怕森林恢復,瘴疫之害也跟著一起恢復了。

陳德興背著手,在碼頭附近踱起了步子,陳淮清也立即跟了上去。

“大哥兒的信中說爪哇島是流行婆羅門教的?”陳德興緩緩地說道。

說“盡屠”不過是陳德興在表明自己的願望,並不一定能做到。就是明軍四軍部制度的計劃,也沒有“盡屠”的方案。

所以陳德興就提出了第二個方案,也是四軍部和天道教研究後提出的解決方案——種姓制度!

或者說,是用種姓制度在爪哇島上實行種族隔離。將絕大多數爪哇土著置於社會的最底層——此時爪哇島上的情況和三佛齊差不多,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爪哇民族。上層是天竺來的征服者,都是高等種姓(低等種姓不能從軍,也當不了征服者),下層則是爪哇土著。

“婆羅門教?”陳淮清點點頭,已經明白了陳德興的意思。婆羅門教是如何治國,種姓制度是如何運作的,陳淮清早就通過達瑪波羅了解的一清二楚——天竺的佛教也是有種姓的!

“漢人的種姓一律是婆羅門,而且是婆羅門中最高的等級。”陳德興緩緩地交代,“爪哇的婆羅門和刹帝利盡量收為己用,將來可以帶他們去天竺,讓他們盡可能把賤民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