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地主富農也苦(第2/2頁)

一年下來,賴蛤蟆一家竟把土地經營的頗有聲色,不僅還上了貸款,替賴蛤蟆娶了房媳婦,還有了近200貫積蓄。所以今年就計劃做大,買田是買不起的,就想要租潑皮李的田——潑皮李的田正好和賴蛤蟆的田相連,如果能並在一起經營是可以降低不少成本的。至於150石谷子(差不多就是110石白米,在臨海縣的市價大約220貫)的押金,對賴蛤蟆家也不是什麽問題。大不了再向縣裏面的天道莊貸點款子就是了。

“李大官人,你這是要逼死劉老三一家嗎?”方四秀才看不下去了。退佃這種事情,在前宋是很少有的,義門方家也從來沒有幹過這樣的事情。

當然,在南宋也沒有富農生存的空間。如果沒有一個官身,光是一個和買就能扼殺所有的富農了。而有了官身,誰還會去種田?

而如今,陳明根本沒有“和買”這回事兒,而且田賦之外並無雜派——雜派的陋規其實也不完全因為貪汙腐敗,而是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的必然結果。中央財權過大,收光了地方的財權,地方的胥吏就沒有什麽薪水了,自然要靠壓榨下面的農人過日子。這雜派就是這麽來的。

而且大明還有士紳牌這回事情,富農做大了也可以花點錢去捐個士紳牌,這樣就和原來的士大夫一樣,不怕地方官府欺壓了。

因此富農這個本來並不存在於南宋的階級,在大明奪取江南後迅速地成長起來了。

說點題外話,所謂“富農”,按照後世馬列的理論,屬於農村資產階級。後世西歐那些經營家庭農場的農民都是所謂富農,他們是將土地和農業當成一門生意在做的資本家。他們是農業生產的主力,也是農村資本主義化的基礎。因而實現農村資本主義化,就必須扶植富農,而不是消滅富農平分土地。平分土地只是一部分底層貧困農民的訴求,滿足他們的訴求和發展資本主義並無關系……

看到潑皮李和幾個軍戶地主都不說話,方四秀才頓時就有了底氣,接著道:“你這樣做,真要逼死人命,就不怕一村的農人鬧起來?到時候他們擡屍告狀,州裏的判官少不得拿你一顆腦袋平民憤!”

潑皮李嗤笑道:“你個措大,都什麽時候了,還拿官老爺壓人?如今是大明聖人當朝,某家是堂堂軍戶,馬上要去替天子屯田戍邊的,現在索些押金,也是為了添置些衣衫盔甲,免得壞了天子的大事。就算有人想不開,那也和某家無關,告到州裏去某家也不怕……如今在州裏面話事的,都是軍功上來的貴人,沒有爾這種窮酸煽動的份兒。”

有軍戶兵幫腔道:“又不是沒有出路,一家出一個丁男去投軍,北地就有150畝田了。若是怕死不敢投軍,還有膽自殺麽?投軍可不是必死,就算替聖人捐了命,撫恤也夠一家老小吃上十年八年的啦,若是再有些微功,給子孫們蔭一個士爵都有可能!”

方四秀才梗著脖子道:“去北地?且不說苦寒,便是那些蒙古韃子,九死一生!這輩子都不知道有沒有命回來!這等隨時丟命的富貴,便是前朝也有的是,上山入海(指當山賊和海盜)都比去和韃子搏命自在快活。”

可不是嘛!幾個軍戶心裏面也悔啊,早知道會這樣,他們就老老實實當佃戶當混子了,苦是苦,但是日子總能過。現在這樣,真不知有沒有命再回家鄉。

潑皮李還在硬撐,哼了一聲,對劉老三道:“劉老三,臨海江沒有蓋蓋子!要跳就趕緊!不跳的話……交完租子就滾!租給你的十二畝田,老子收回了!”

聽了他的話,劉老三人就是一抖,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喃喃道:“沒有活路了,沒有活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