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金減丁,明入道(第2/2頁)

至於海都,他雖然也沒有什麽堅定的宗教信仰,但是當君王的人豈是那麽容易忽悠的?對他而言,什麽神能給他帶來利益,他就會相信什麽神。他入天道教,完全是為了利益。

如果天道教不能給他帶去相應的利益,他隨時都會翻臉。就在索菲亞和寶音母女聊著宗教信仰問題的時候。海都也正在趕往和林天道觀的途中。

今天的會議上,海都總算取得了成功——成功說服了和林的貴人們假裝相信天道教……如果大明能夠開放互市,放開南芬鋼和火藥的出口,允許蒙古部落到東蒙古草原和漠南草原過冬的話。

這三個要求是海都磨了半天嘴皮子才和幾個宗王、貴人們談下來的——和林的蒙古貴人中可不乏糊塗蛋,都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人想要陳德興給多少多少的歲幣呢!他們以為陳德興是宋朝的皇帝嗎?

想到宋朝皇帝,海都就有點埋怨自己的祖父窩闊台——宋朝皇帝要河南之地就給他吧,讓宋朝每年給個幾十萬上百萬的歲幣不就好了。何苦沒完沒了的打仗?結果打出了陳德興這麽個怪物!如果不打這幾十年的蒙宋戰爭,陳德興這會兒多半還在讀書考科舉呢!

海都想到這些,就是一聲長嘆。一個騎馬走在他身邊的小姑娘突然聽到了他的嘆息,好奇地轉過頭,眨著一雙在蒙古人中算是很大的大眼睛就問:“父親,您因何嘆息?是因為舍不得讓女兒去中原嗎?”

這個女孩子名叫忽禿倫,今年只有六歲,卻是海都最喜愛的孩子,總被他帶在身邊。寶音知道海都寵愛忽禿倫後,就提出要收忽禿倫為弟子,將她帶去中原——要被寶音帶去中原的當然不止忽禿倫一人,海都麾下所有的千戶都必須交出至少一名未成年的子女,跟著寶音去中原求學。

他們是事實上的人質,也是天道教在蒙古傳播的重要棋子——宗教信仰需要從娃娃抓起!海都、索菲亞這樣的中年人,你再怎麽忽悠頂多就是個淺信。

而這些蒙古貴族少年一旦入道,經過十年八年的持續洗腦,就會變成虔誠的信徒。等到他們長大以後回到草原,就會成為天道教最得力的傳道人。

到時候,就是天道教在蒙古真正大興的時候了!

由於寶音並沒有索要各家的嫡子——蒙古人的繼承法,只有嫡子才有資格繼承家業——因此海都和他麾下的千戶,包括蒙古本土的千戶,全都同意了這個條件。有不少千戶還非常樂意送出自己的庶出子女,寶音只要一個,他們卻打算送出一窩……在失去了中原後,蒙古草原上的千戶都成了窮光蛋,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維持一大家子的奢侈生活。特別是這些庶出的子女總要長大,他們雖然沒有繼承權,但是當爹的還是得替他們找出路,準備嫁娶之資。

這可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能讓他們加入天道教成為一名道人,或者在富裕的大明朝廷和軍隊中謀到一個職位,可就能省下一大筆開銷!

而海都其實也有類似的心思,他知道天道教中有兩位女天道使,自然期望自己的女兒成為第三位女天道使——將來再扶植她出掌蒙古大教方,這樣就能將蒙古的天道教勢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了。

他寵溺地看著女兒,微微一笑,道:“忽禿倫,我的掌上明珠,你到了燕京一定要聽寶音姑姑的話,她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的。你還有認真學習漢語、蒙語、突厥語和天道教的經典,將來當一個天道教道姑好嗎?”

忽禿倫嗯了一聲,重重點頭,“女兒能在燕京見到神仙嗎?女兒聽說漢人現在的皇帝是聖人,是神仙下凡,女兒能見到他嗎?”

海都笑了笑,半開玩笑地道:“能,當然能見到。說不定他還會收你當徒弟,傳你仙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