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分田地啦,有人要嗎?(第2/2頁)

一個衢州口音,嗓子有點沙啞的人正在訓話。聽聲音是個老頭,杜寅擡頭看去,只見一個穿著仿佛是綠色官袍,頭戴著形制古怪的烏紗帽(郭芙兒設計的),胡子刮得很幹凈的老頭子,正站在一輛不知從哪兒拉來的板車上面訓話。

“衢州,孔姓……”杜寅冷哼了一聲,低聲嘟喃著,“這等敗類,也配姓孔!”

“十秀才,小聲些……”

“十秀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

幾個明顯壓低了的聲音在杜寅耳邊響起。杜寅抖了一下,趕緊底下腦袋,一句話也不敢多說了。

孔進,就是那個在去舟山的船上遇上梁崇儒的老書生。也不知道是怎麽蒙的,居然混過了種種考核,現在是大明朝的九品芝麻官了——大明朝的軍官有軍銜,並不講品級。而文官則沿用了九品官人制,而且把最低的吏員也納入了官僚體系,定了從九品。孔進則比最低級的吏員稍高一級,是正九品的鎮長。這份差遣是徐子元給他的,因為徐子元看他比較老,覺得他的為人處世經驗比較豐富。

“……杜扒皮的團練兵已經完蛋了!杜橋鎮,現在是大明的地盤了!”

孔進還在訓話,他現在是人生得意啊!大明正九品文官,一鎮之長,還是大明復興社的社員,當然還入了天道教……前途一片光明,老婆也可以娶得上了,真是不枉此生了。

杜家完了!

杜橋完了!

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杜家團練兵和周圍不知從哪裏聚集起來的農民,都在心裏面長嘆一聲。

不過……還算幸運,仿佛這些明賊,呃,是明軍還有幾分王師的樣子,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百姓還有團練兵們這樣想著。

士爵兵都是貴族,當然不會去搶老百姓的東西了,只是杜橋三成的土地都是他們的了!

“杜扒皮家……”孔進說著話,自己都有點想笑,這個名號誰想出來的?江南義門又不是蒙古強盜,什麽時候會扒老百姓的皮?佃戶苦是不假,但是他們的苦和義門沒有關系,那是宋國朝廷無能。一年搜刮一億多貫,花出去兩億貫(不足部分都用會子填補),那麽多錢花出去,還打不過蒙古人。

“就是台州義門杜家!”孔進怕老百姓聽不懂,又解釋了一下,“杜家反抗大明天兵,十惡不赦,全族都要流放的……他們的土地、房產,統統都要充公!”

流放,充公……

杜十秀才眼前一黑,險些就要暈過去了。雖然早就知道台州義門杜要完,但卻沒有想到會那麽嚴重!全族流放,家產充公……多半還要打入賤籍吧?

秀才心裏琢磨著,他對大明的政策不了解。他們杜家是漢人,漢人不為奴,自然也沒有什麽賤籍了。陳德興只是想把他們從台州移走——也不可能都弄走,這年頭沒有這樣的基層控制能力,能把其中的骨幹和嫡系弄走就差不多了。

至於去處,一個是北地,一個是明洲,一個大洋洲,一個可能是印度——當然是去當特高級種姓的統治階級啦!陳淮清的手腕權術再高超,沒有爪牙走狗還是不行的。

把江南義門統統殺光什麽的,陳德興可沒想過,而且在他看來那麽幹對華夏民族也是不利的——因為義門體制和先立業後成家的思維模式,科舉制度從某種意義上起到了個人工培育高智商人類的作用。這些人只是讀了讓人變傻的書(其實也不是變傻,只是讀成了書呆子),生物學上的智商其實是不低的。都殺光了,說不定會拉低整個民族的智商水平……這智商可是會遺傳的!

孔進突然提高了嗓音,大聲道:“但是,杜家充公的家產,並不是大明朝廷拿走,而是要分給台州這裏願意為大明朝效力的老百姓!大明朝預備在江南實行軍戶制,凡是願意出丁當兵的人家,出一個壯丁,就能得到一百畝田,一百畝啊!好幾千貫的家業!

鄉親們,可有人想要這一百畝田?有人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