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儒道可合一嗎?(第2/2頁)

若是降了,他們這些人在洪都如何立足?若是戰……恐怕有滅族之危吧?

遷移行在之議方起的時候,臨安的百官大多覺得不錯。他們不必在臨安抗明了,洪都那裏比臨安安全了何止十倍——真的等到明軍打到洪都,趙家估計也沒什麽地盤了,再打下去還有什麽意思?

可是今日真的辭家遠行,大家夥才發現。這家,原來不是那麽容易別離的。

聽著街道兩邊的哭泣之聲,這些往日高居廟堂,仿佛言語之間就能決定天下興亡的才智之士,也只有惶恐落淚了。

……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余杭門城樓之上,望著漸行漸遠的車馬人流,一身儒士打扮,面目上多了幾分歲月留下的滄桑的梁崇儒忍不住吟起了南唐後主的詞句。

他是十日前陪同日本國使者北條實時抵達臨安的。沒料見正好遇上宋國君臣的大逃亡,禮部的大小官員都忙著逃難,誰有心思管日本國使的事情?於是就指派了留守臨安的賈似道去應付日本人——本來以為就是個朝貢,隨便給點回賜打發了拉倒。

沒想到,日本國現在竟然也鬧起了天道教,日本天道教居然還一舉奪取了平安京,挾持了他們的天皇。日本執政的鐮倉幕府只得另立天皇,還希望和大宋聯絡……

這事兒可就大了,賈似道也不敢隨便打發,就讓自己的心腹幕僚,擔任兩浙安撫制置司參議的廖瑩中親自和北條實時、梁崇儒會面商談。

今日南宋君臣離去,會談也暫停一日。廖瑩中和梁崇儒便換了文士的衣服在街上目送天子離去,一路送到了余杭門。

“易夫,大宋還沒有到這一步!”廖瑩中嘴上說這話,眉頭卻擰得比梁崇儒還要緊。

梁崇儒一笑:“是沒有到這一步,再有個兩年就差不多了。”

他這話不是亂說的,而經過仔細計算。明軍南征的規模不會小,這是滅國之戰!而且滅的是立國三百年的宋,不是擊敗三十萬團練軍就算完的。還要占領地盤,鎮壓親宋的士大夫,還要扶植親明的地方勢力。

因此準備工作肯定要做很久,明天春播之後能打起來已經算快的了。攻占臨安,估計是明年下半年的事情,攻占洪都滅亡大宋可能要等到後年了……

“萬不至於如此!”廖瑩中還是搖頭,“大宋自有天佑,國祚定然綿長,超過周朝也不是不可能的。”

梁崇儒嘆了口氣,低聲道:“事到如今,還想什麽八百年基業?”他停頓了下,“群玉,你就沒有替自己想過?你仿佛和陳君直關系不錯,對那位陳聖人也有提攜之恩的。”

廖瑩中一怔,“易夫,你這話是何意思?”

梁崇儒展開一把折扇,輕輕搖動,“這幾年,吾在東瀛避居,除了應付東瀛的僧人、武者,便是在讀書。先秦經典,佛家的經書,還有東瀛人所著的小說,當然還有陳聖人的天道教經典,都讀了個通透。還是頗有些心得的。”

“有甚心得?”

梁崇儒笑道:“這《陳禮》就是當今的《周禮》,陳聖乃是上承西周,所做之事是孔孟所想而未做成的大事——復禮!因而陳聖也可以算是儒家之聖。”

“什麽!?”廖瑩中瞪起眼珠子看著梁崇儒。“易夫,你這話說的……”

梁崇儒搖了搖扇子,微笑道:“東瀛國是武士之國,崇佛崇儒還崇手中之劍。但是吾在東瀛多年,觀其風俗人情,卻知道倭人不管是公卿、武士、僧侶還是平民,真正崇拜的其實是強者!誰強大他們就服從於誰,倭人之所以敬我中華,皆是唐時白江口一戰之功。而如今陳明之盛,猶過盛唐,北洋炮船隔三差五就在東瀛各口停泊。因而天道教才會在東瀛大興!

但是吾亦知曉,東瀛之天道絕不會和大明之天道相同,就如東瀛之佛,東瀛之儒皆不同於中華。東瀛之魂,還是他們自己的武者之道!他們學佛、學儒、學天道,都是為了發揚他們自己武者之道!他們東瀛武者可以學天道,我們華夏之儒就不能入道麽?東瀛的佛儒天道都能和武者之道合一,華夏的儒者就不能和天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