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即將開始的腥風血雨(第2/2頁)

金山的印第安土著們大部分還不能理解楊阿過話中的含義,他們只是為了自己崇拜的神而熱血沸騰。他們只知道神要他們去戰鬥去征服去摧毀傳說中富庶的瑪雅城邦,奪取他們的財富,奴役他們的子民……

……

泉州,安海港。

西北風起,蒙蒙的秋雨也下來了。一片風雨當中,整齊的明軍和泉勇士兵正在默默上船。其中的泉勇打扮的非常特別,每個人都在戰襖外面穿著麻衣,頭上紮著百色的布條——這是帶孝出征!一萬兩千戰士,人人帶孝,個個披麻!

他們是在為之前死於泉州之變的親族同鄉帶孝,當然還帶著滿腔的怒火和仇恨,他們是去復仇的!

港灣之中的海浪不小。推得港口那些被臨時征用的福船一陣陣的起伏波動。擔任護航任務的戰船都已經拔錨出港,在港口外面組成了編隊,等待運兵的福船船隊出海。

一萬兩千泉勇和八千大明遠征軍,已經比計劃提前三天集結完畢,準備出發。

碼頭上面,陳德興正和剛剛抵達泉州的陳淮清信步而走,在他們倆身邊,除了負責警戒的鋼甲近衛就是已經放下舷梯的大明號戰艦。

此次,陳德興將會親征南番。而整頓泉州府三縣的事宜則會交由陳淮清負責——他現在已經不是台灣知府而是泉州知府了。

這對父子在雨中漫步。渾身都被雨水打濕,卻都沒有在意。看著港口壯觀的動員出征場面,兩人的眉頭卻都微微擰著。

“德興,南番不是遼東,其民雖然懶惰愚昧,但是其地卻一直是佛教、婆羅門教和伊斯蘭教傳播的重地。因此攻占三佛齊易,教化三佛齊難……”

陳淮清這些日子顯然是細心留意過南番諸國的情況了。遼東是野蠻而荒蕪,地理位置又偏,自然不是諸教傳播的重點,又叫蒙古人屠殺了一番。所以那裏的野生女真處於信仰缺失的狀態,天道教很容易占據他們的思想。而且那些所謂的野生女真其實都是漢人、女真人、契丹人和渤海國遺民的混血,長相和漢人相似,現在又沒有了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上層社會(幾個野人酋長算不上真正的上層)自然比較容易同化。

但是南番的情況完全不同,佛教和婆羅門教已經在那裏傳播了至少數百年甚至是上千年,早就根深蒂固。便是後來的伊斯蘭教,也有幾百年傳播的歷史,已經擁有了相當數量的信徒,還有屬於伊斯蘭教的社區,在三佛齊和爪哇諸國的宮廷中也有他們的代言人。

而天道教在那裏卻毫無根基,甚至得不到摩尼教徒的支持——海外的摩尼教徒對宗教顯然要比中國的明教徒認真。對於糅合了中國道教思想,又多出個降世明王的天道教,他們是不認同的。

所以進入南番的天道教現在非常孤立,大部分國家都采取了表面迎合(為了得到天雷箭),暗自抵制的策略。雖然都允許天道教開始道觀,也有些國王和大臣假裝皈依,但是實際上並不支持天道教的傳播,更不用說將之擡到國教的地位了。

唯一的例外就是新興的素可泰王國。這個國家雖然也有不少佛教徒,但是因為國都是新鮮出爐的,十幾年前那裏還是一堆依附高棉王國的部落。因此也沒有什麽強大的傳統勢力,所以也就比較容易接受天道教——他們的班姆旺王和蘭坎亨太子為了獲得更多的武器以對抗高棉,不僅雙雙入教,而且還將天道教扶上了素可泰國教的寶座。

不過素可泰只是一個特例,天道教想要占領整個南番,還是少不了一番腥風血雨的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