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印第安書生(第2/2頁)

蒙起則有了大約三千二百印第安士兵!本來應該拿去交換黃金和食物的日本肋差刀,現在都變成了印第安士兵的武器——綁在了一根巨杉木棍的頭部,做成了一千六百杆長槍。另外,蒙起還讓隨行的工匠教印第安人做了真正有殺傷力的長弓,給另外一千六個印第安士兵都各配了一把。當然,射的還是骨箭。在蒙起看來,有了這三千二百印第安士兵,多少黃金和食物搶不到?何必把寶貴的日本肋差“送人”?

楊阿過則得到了一個天道觀和數萬名虔誠的印第安天道徒!他現在已經是天道教明洲分壇壇主了。不過他這個壇主手下沒有幾個道人,都是從中國帶來的,明洲當地的印第安道人,暫時還沒有培養出來。

負責培養北明洲當地精英的是文天祥。文大狀元現在有了一個私塾……哦,應該是官學!就是正有人在念三字經的地方。

在這裏讀書的當然都是印第安書生了。這些書生們雖然還穿著獸皮,但是獸皮衣服已經縫成了儒服的式樣,頭上的鳥毛已經沒有了,也不披頭散發,而是梳了漢人的發髻——不再披發左衽了。

這些印第安書生的年紀有大有小,最年長的就是那位見多識廣,博學多才的鯊魚長老。對了,鯊魚長老現在還有了姓,姓鯊,名通海。文天祥知道他以鯊魚為名後,就給了他一個鯊姓。至於通海之名,則是因為他的水性高超。

另外,第一個被文天祥教化的龍蝦和他的哥哥帶魚,現在都是書生了。兩人也有了各自的姓氏,其中龍蝦以蝦為姓,起名學道。因為他算是文天祥第一個教化的印第安人,文天祥希望他能學道有成,成為一代印第安大儒。

龍蝦的哥哥帶魚則以魚為姓(兄弟倆不同姓,因為他們不是一個爹生的),起名子將,文天祥希望他能學武,成為印第安儒將,所以就叫魚子將……呃,聽上去有點奇怪,不過文天祥也沒聽說過魚子醬,純是個巧合。

除了鯊通海、蝦學道和魚子將之外,這所金山書院還有另外六十九名學生。加上這三位整好七十二人,合起來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金山七十二賢!

金山七十二賢現在學習的是著名的蒙學教材《三字經》。這可不是一般的《三字經》,而是大宋狀元公文天祥手工雕刻的限量版《三字經》木簡——因為紙張在明洲太珍貴了,所以就只能用木簡了。

除了《三字經》之外,金山書院的教材還有同樣是純手工制作的《太一光明經》木簡。另外,文天祥最近還在手工雕刻《論語》,他希望可以趕在蒙起發動南征之前完成七十二部《論語》木簡的制作。為此,他還動員了永興大和尚和九燈和尚一塊兒幫忙。

文天祥這個時候,正背著手在一間寬敞明亮的屋子裏面,望著七十二個穿著獸皮儒服,手持著木簡,搖頭晃腦在讀書的印第安人滿意點頭——這才是美教化、移風俗嘛!別看進度比較慢,光是這裏的七十二人,恐怕就得幾年時間來慢慢教化,比不了裝神弄鬼的天道教一次就能忽悠幾千幾萬個野人。

但這是正路,不是邪道,教化出來的是真正入了華夏的華夏子民,天道教的那一套只能騙吃騙喝騙錢外帶騙人當兵打仗,是不可能將化外之民,真正教化成中國之人的。而且那一套東西小打小鬧也就算了。如果要搞大了,這明洲大陸上還不得生靈塗炭?

想到這裏,文天祥的眉頭就微微一皺,正唉聲嘆氣的時候,外面一陣腳步聲響起,隨後房門就被人推開,進來的是個全身披掛的青年武士,正是明洲陸上探險隊的一員。他看到文天祥就拱了下手,語氣恭謹地道:“文狀元,蒙隊官請您過去說話,再帶上幾個精通漢話的土人。”

“這是……”文天祥皺了皺眉,“出了什麽事情?”

那青年道:“是建立印第安八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