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南下(第2/2頁)

無論佛教還是婆羅門教,都是傳自天竺的!而且,三佛齊國雖然受過宋國冊封,但是它卻通過佛教和印度教內部的交流,成為了天竺文明的邊緣地帶。

此外,三佛齊國還同天竺諸國之一,信奉婆羅門教的注輦王國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海上霸權爭奪戰。注輦王國最後失敗,國勢一蹶不振。而三佛齊國則借助麻六甲的稅收,依然保持強大。

而且,他們還想進一步向天竺擴張,正在準備遠征錫蘭島。然後再以錫蘭為跳板,進攻天竺本土。而策動這場軍事冒險的,據說是一批從天竺流亡出來的佛教僧侶和波羅王朝的王室成員,他們想借助三佛齊的力量,恢復他們在天竺的國家。

其次,三佛齊國內還有不少華人移民和伊斯蘭教徒。華人移民自然來源中國大陸,他們或是他們的祖先都是從大陸南下的商人、水手。人數倒也不少,財力也不算弱,勢力更不算小。如果將三佛齊所有的華人勢力擰成一股繩,更是遠遠超過伊斯蘭教徒——在歷史上大約明朝初年的時候,三佛齊華人曾經一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新三佛齊王國,其領袖梁道明還得到了大明朝廷冊封的舊港宣慰使,前後傳承了三代。而就在同一時期,呂宋島的華人領袖許柴佬也得到明朝的冊封,當了呂宋總督。

但是這兩個華人政權,並沒有熬到西方殖民者進入東南亞的時代,就被當地的伊斯蘭教徒給消滅了。雖然這些華人政權並沒有得到母國大明真正有力的支持,但是消滅他們的伊斯蘭教徒又何曾得到過奧斯曼帝國一星半點的援助?

伊斯蘭教徒在遠離他們的本土,也沒有什麽有力後援的情況下,在華人的家門口,戰勝了華人……這是伊斯蘭教對儒教的勝利!在對外傳播方面,儒家比起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實在是差太遠了。否則陳德興也不用生造一個多少有點邪教意味的天道教來充當擴張和團結海外華人的工具了。

縱觀西方殖民歷史,就不難發現,殖民者們主要是憑借自己的力量在海外奮鬥開拓,而不是事事指望萬裏之外的母國。

在風帆航海的時代,哪怕再強大的帝國,也不可能派出大軍為萬裏之外的殖民者提供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的——昔日稱霸世界的大英帝國陸軍部,在19世紀末之前,不過擁有六萬多人的常備軍而已。

而如今的北明陸軍雖然接近了二十萬,但是他們的主要敵人,卻始終是蒙古帝國,遼闊的大陸才是他們的主戰場。能夠投入到海外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

門外響起的腳步聲打斷了陳德興的思路,然後就是秘書官徐子元的聲音響起。

“大王,台灣的陳大府和天道教墨明使求見。”

“請他們進來。”

陳德興放下手中的文書,站起身走到書房門口相迎。就看見陳淮清和墨影娘一前一後走了進來。兩人之間保持著相當的距離——陳淮清並沒有皈依天道,他奉的還是孔孟之學,對於兒子的裝神弄鬼,其實是不贊成的。

“大人,影娘,都坐吧。”

陳德興請兩人落座之後,自己也坐回了書案之後,拿起書案上兩份參謀司制定的南下奪取三佛齊的作戰方案草案交給徐子元,讓他分別轉給陳淮清、墨影娘二人。

“大人,影娘,”陳德興見兩人已經看完了作戰方案,便正容道,“孤王的意思,奪取泉州和南下三佛齊的作戰可以合二唯一,出動的主力就是南洋艦隊。同時設立海峽貿易司和天道教海峽總壇。海峽貿易司實際行使軍政職權,有權征收海峽過境稅、招募軍隊、組建地方官衙、召集地方議會。天道教海峽總壇全權負責海峽宗教和教化事宜,必須全力在海峽土著上層中發展教徒,必須全力吸收海峽華人入教。凡是天道教徒,在海峽總督府轄區之內,可以擁有擔任公職,從軍,免交人頭稅等特權。

另外,孤王還想到了一個驅虎吞狼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