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沙盾、炮車(第2/2頁)

所以漢人工匠一般會選擇將炮管鑄造得很厚,大口徑火炮的重量和造價都到了一個讓人難以承受的地步。

於是,蒙元軍方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不求威力巨大的重炮,而求靈活機動的小銃。通常就是可以由騾馬馱運的幾十斤的銅銃,但是這種銅銃在戰場上的運用卻是個麻煩事兒。因為這種銅銃的有效射程太近,就比弓箭遠那麽一些,根本比不過三弓床弩。在戰場上架設起來也沒有什麽發揮的余地,所以在井陘之戰中幹脆沒有露面。

因而忽必烈還特別指示工匠營,要他們打造一款可以一邊推動銅銃,一邊開火的小車。

忽必烈圍著這輛“小火車”轉了轉,哈哈大笑起來:“好好!賽典赤,你果然會辦事。”

他一指“小火車”,笑著對左右的重將道:“可以用它和沙盾車合用,盾車在前,火車在後,待迫近敵陣火車再從盾車背後繞出,猛轟陳賊的鋼甲兵!如此便能摧破其甲,亂其軍陣,再以步騎掩殺,斷無不勝之理。”

好像是這麽回事兒,沙盾車克明軍的大炮,火炮車又克明軍的鋼甲。明軍的兩大憑借,都被克盡,還有不敗的道理?一票蒙古大將想到這裏也都得意起來,紛紛附和。

“大汗英明,有了盾車、火車,陳賊必為大汗所擒!”

“何止是陳賊,便是李璮和弱宋,也早晚被俺們大蒙古鏟平!我大蒙古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這次要是平了北地,一定不能再叫漢人有武力了,便是菜刀也要按戶籍來買,一戶最多一把,不,應該是三戶合用一把……”

“唉,恁般麻煩作甚?依某看,最好盡屠了北地漢人,將黃河兩岸都變成大蒙古的草原!”

“對!把漢人都殺光了才保險!”

附和到了後來,不知怎麽就把話題轉到盡屠北地漢人上面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陳德興的崛起打擊這群蒙古韃子的信心,現在這群韃子全都喊打喊殺,要盡屠了北地漢人!

忽必烈目光一掃,將眾人的表情都收入眼底,在場的每一個蒙古重將,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已經達成了一致!看來,這就是蒙古的人心了……

……

而在同一時刻,在大名府城之內的各處軍營當中,被臨時委任為新編軍各部大義教官的天道教道人,同樣在喊打喊殺,煽動民族仇恨……陳德興特色的洗腦,又一次大規模的上演了。

不用說,規矩還是和原來一樣,封閉起來洗腦,宗教神話和民族大義一塊上,密集的信息轟炸和灌輸。另外還隔三差五開控訴大會,找些被蒙古人欺負過的積極分子上台控訴蒙古殖民者的罪惡等等。同時再輔以一定的政治壓力,譬如宣稱軍中有漢奸,有蒙古特務雲雲。

而已經貴為明王,有了半神之格的陳德興本人,更是一有時間就會巡視各營,把將士聚集起來,進行一番煽動性的演說!

經過了反復的動員,現在大明城內的明軍已經增加到了十萬之眾!不過其中絕大部分,既沒有像樣的裝備,也沒有時間進行嚴格的訓練。

被編入主力部隊,預備出戰的新軍,不過是配了紙甲、長槍、弓箭和一張可以戴在頭上的圓盾。而負責留守大名府的七萬余人,幹脆連一身紙甲和一張堅固些的盾牌都沒有!甚至連一色的戰襖的配不齊。只能穿著老百姓的衣服,頭上包塊紅布,發根破爛長槍或一張木弓,就算是明軍了。

這樣的軍隊,如果再沒有一點精神武裝,那幹脆就是烏合,上了戰場搞不好就是一哄而散。即便是給這些新軍洗了下腦,陳德興也不敢把他們都帶出城。

根據計劃,將要在十一月的隆冬(農歷)爆發的會戰,北明軍的出兵規模,僅僅只有兩萬八千余人。不過在陳德興看來,此戰卻是有必勝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