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明日之一搏(第2/2頁)

忽必烈半閉眼睛,仿佛在仔細思索,過了半晌,才認真地道:“漢人的兵法說:以正合,以奇勝。朕的五萬大軍至此,已經是用奇了,明日一役便以正合,以正勝吧!只要朕的大纛出現在井陘關前,李璮的十萬烏合必將不戰而潰!”

……

夜間山風掠過,將無數篝火吹得繚亂,火光照耀著成千上萬的大唐戰士面孔上,一片光影晃動。

這些或年輕或年長的漢家武士,剛剛飽餐一頓,人人都滿懷憧憬,不僅是因為胡虜壓迫華夏的年月很快就要過去了,還因為他們這些人很快就將是大唐的復國功臣,等到這一戰打完,就該封士爵,受田莊,與國同休了——這可是自古以來的普通戰士都不敢想的犒賞!

中國人雖然講什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這句名言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平民匹夫追隨明主去開國興邦,所求的就是成為王侯將相的那一絲機會!就和承平時候的讀書人一樣,求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那麽一絲機會。

至於在亂世中當不上王侯將相,在承平時中不了進士的那萬萬千千的戰士和讀書人怎麽辦?

為戰士的,就是那一將功成後的萬骨枯?為書生的,就是後世文豪魯迅筆下的孔乙己?

現在陳德興給萬萬千千參與這個大時代的漢家戰士一種幾乎人人有份的獎勵方式,封士賜田!而不是去遙望難以企及的將相王侯。

有了這個“封士賜田”的獎勵,這大明也好大唐也罷,都算是走上軍國主義不歸路了——陳德興弄出來的士爵制其實就是王與大兵共天下,和沙俄和帝德差不多。一代大帝在的時候還好,不在了那就是軍隊擁有國家了……

身為一個具有後世眼光的穿越者,陳德興並沒有選用最完善,最先進,最公平,最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制度來改造中國。而是無所不用其極,將一切能夠激勵戰士意志的猛藥都加了倍的給這個垂死掙紮的民族服用下去了,已經到了完全不顧將來的地步!

不過眼下,漢家武士的鬥志,的確被激勵到了最高!哪怕只是山寨了“陳德興軍國主義”的東唐的戰士們,此刻也都紅著眼睛在等待決戰!

李璮所在的大營周遭,此刻燃起了更多的火炬和篝火,將半邊天空映照得通紅。

火光之下,就能看見一排排的三弓床弩和一堆堆的天雷箭,還有床弩周圍忙碌備戰的唐軍炮軍士卒的身影!

而營寨之中,更能看見唐軍大隊大隊的人馬,結成隊列,出營向東而去。行軍隊列燃起的火炬,在山間道路中猶如一條火龍一般,盤旋舞動,舒張著爪牙!

這些士兵都是前往井陘關下列陣備戰的,李璮的大軍駐紮在娘子關以西的綿蔓河兩岸,連營下了二三十裏,李璮本人的大營則距離娘子關最近,離開預設的戰場井陘關前最遠。因此方才半夜,大軍就要開拔了。

大隊人馬井井有條,哪怕是夜間開拔,也無多少紊亂。現在開向戰場的,顯然就是一支士氣高昂,訓練有素的精銳!只是比起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陳家士爵軍、八旗軍,他們還不夠強大。而在明日一役中,他們面對的敵人,卻強大的有點超過李璮的預計了。

“這是綿蔓河,這是甘陶河,”井陘關內,忽必烈敲擊著羊皮地圖,對周圍的蒙古將領說,“高祖三年,漢將韓信便在綿蔓河邊背水一戰,擊敗了兵力超過其幾倍的趙軍。

而如今,朕也要來一個背水而戰。出動一萬怯薛軍,換上尋常軍將的皮盔,在柳葉鐵甲外罩上皮袍,打上霸突魯所部的旗號,再合上忽魯歹的左翼第四萬人隊(忽必烈帶來的生力軍)。一定能引李璮用精銳來猛攻,等到他的精銳力氣耗盡,朕再打出九斿白纛,投入全部大軍反攻,必定可以大敗李璮。因為李璮的軍隊人數雖多,但多是烏合,就是他的精銳,也比不上陳賊的士爵、八旗,只要猛挫其鋒,定然可以大獲全勝!”

忽必烈站了起來,繃著嘴角冷冷地看著滿帳篷肅然的軍官,他擡首向天:“成吉思汗正在長生天上注視著我們……大蒙古國的命運,就看明日之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