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三國殺(五)軍事革命(第2/2頁)

隨著一陣轟響,六枚三寸(市寸)炮彈被火藥的推力噴了出去,用肉眼可見的速度猛地就撞進了蒙古人馬隊當中。頓時就是一陣人喊馬嘶和重物墜地的聲音。其實六枚實心彈的威力有限,蒙古馬隊的沖鋒陣形遠沒有後世歐洲人的墻式沖鋒那麽嚴密。所以也沒有多少勇士被炮彈從馬背上掃落。但是大炮開火的巨大轟鳴聲,卻讓蒙古人坐騎驚惶不安,失去控制的馬匹拼命撞擠,嘶嚎不斷,沖鋒的馬隊亂成了一團。

“散開!”

鐵哥的反應倒是夠快,沒有等第二波炮彈轟過來就立即讓部下散開。散開之後當然也不是偃旗息鼓,而是繞著郭侃所在的空心方陣漫射羽箭。而郭侃麾下的600名弓箭手,也用他們的步弓還擊。

雙方的羽箭密集對射,可是效果卻是截然相反!

北明軍弓箭手射出的是鋼制破甲箭!箭頭不是鐵打的,而是用中碳鋼打造,不但異常堅硬,而且箭頭部分比普通羽箭更為細小鋒利。這種設計是專門用來破皮甲加鎖子甲的蒙古騎兵甲具的,對於怯薛軍隊柳葉甲也有非常不錯的效果——細小鋒利的箭頭可以輕松刺破皮甲,然後再輕易的穿過鏈甲的空隙。可謂是箭箭入肉!

馬背上的勇士好像下餃子一樣紛紛墜地。

而蒙古人的羽箭射在穿著板甲的明軍身上,無非就是幾顆火星,然後箭簇就被彈飛,一點兒傷害都沒有。這些甲士身上有板甲,手臂上有鋼甲護具,面部雖然沒有遮護,但是只要低下腦袋,便能用鋼盔的帽檐遮住滿天而來的羽箭。

整個就是一刀槍不入的鋼罐頭啊!

“讓馬隊退下!”

頭輦哥臉上沉的都快要滴水了。蒙古勇士的騎射在漢人的鋼甲面前竟然毫無用處!

騎射玩不轉,步射也不用試了,對付“鋼罐頭”看來是不能用弓箭的。得……肉搏!

“讓勇士們結陣,用大汗彎刀去戰!”頭輦哥大聲道,“三個千人隊一起上!”

三個打一個!這總該行了吧?

“結陣,擺方陣,快!”郭侃見到蒙古馬隊散開退走,也立即下令調整陣形,又變回了原先的方陣。

“快步走!快快快!”

在郭侃的大聲催促下,進軍的鼓聲一陣緊似一陣。擺回方陣的“罐頭兵”們的腳步也越來越快,最後從行走變成了奔跑,前面兩排的長槍全部放平,整個方陣仿佛是道移動的長矛森林一般,猛地向一個剛剛組成的蒙古步兵方陣撞了過去……

“長生天保佑蒙古人……”

“殺韃子!上天庭!”

兩邊呐喊聲同時響起,然後明軍的長槍和蒙古人的圓盾狠狠對撞!

蒙古人的圓盾是以皮革條或柳條編成的,盾牌中間還鑲著鐵皮,極為堅固,和明軍刀盾手使用的藤牌不相上下,甚至還要堅固一些。

不過這些堅固的圓盾遇上的卻是堅硬鋒利的夾鋼槍頭。一陣瘆人的噗噗聲響過,不知道有多少面堅盾被高速運動而來的長槍刺穿。有些長槍還有余力,甚至將盾牌後面的勇士也戳了個對穿!

蒙古人的兇蠻也是少有的,不少被長槍捅穿的勇士,臨死都還死死抓住了槍杆,用血紅的眼珠子瞪著身穿鋼甲的對手。也有一些蒙古人身手矯健,用盾牌磕擋開槍尖,然後直直往對方的陣中撞去,還一邊揮舞大刀猛砍槍杆。

而明軍的反應只有一個,就是蒙著頭繼續沖擊!槍杆被砍斷或是紮在人體之中拔不出來的士兵,幹脆扔了長槍,抽出自己的大橫刀,也不揮砍只是筆直向前。整個方陣,近九百個“鋼罐頭”,組成了一個移動的難以摧破的鋼鐵城堡!

在另一個時空的歐洲,正是15世紀、16世紀大量出現的板甲,讓弓箭稱霸戰場的時代一去不返——取代弓箭的是射程較近但是破甲威力巨大的火繩槍。

同樣,穿著簡易板甲,使用長槍、劍盾和長戟的步兵,也讓歐洲騎士在戰場上的作用降到了最低。

而在這個時空的亞洲,一場將要深刻改變戰場態勢的軍事革命,就在蒙古大汗忽必烈的眼皮底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