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香餌和人質(第2/2頁)

依靠貴族議會和士爵、士紳,也是現在北明的國策。因此北明每占領一地,都會從遼東遷移一些士爵去落籍,成為北明在當地的基礎。同時,也要盡可能遷移一些當地人民去遼東落籍,分配一定數目的土地、牲畜。再鼓勵他們租賃士爵田莊,以增加遼東的農業人口。

總而言之,陳德興現在推行的士爵制度也是對中國社會,至少北方中國社會的一種重組。以幾萬乃至幾十萬士爵貴族,構建起新的社會基礎。

……

“竟然打出九斿白纛了!”劉孝元擡頭望著忽必烈的金頂大帳前高高豎立的九纛,心下頓時雪亮。

原來忽必烈一路潛行不是想瞞過北明或東唐的耳目——這是沒有必要的,北明、東唐即便在草原上撒了耳目,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情報傳遞出去,這個時代可沒有電報、網絡和無線電話。

忽必烈想要瞞的,原來是蒙古東道四王的耳目!而現在又堂而皇之打出九纛,立起金頂大帳,目的應該是讓事先毫無準備的四王前來參覲!

“這是要學漢高祖遊雲夢澤啊!”劉孝元吸了口草原上的涼氣兒,一邊往金頂大帳的方向走去,一邊在心裏面佩服起忽必烈了。

這忽必烈的心機和行事,也頗有雄主之風!之前殺掉阿裏不哥是何等果決,現在又利用燕雲之役和四宗王南遷的機會整合四宗王的兀魯斯!而且還在燕京用幾十萬條漢民的性命給北明設下圈套……

“劉安答,劉安答,可把你給等來了。”伯顏這個時候已經站在了金頂大帳門外,看到劉孝元策馬而來,連忙上前。

劉孝元翻身下馬,把韁繩丟給從人,“怎麽啦?伯顏安答,出了什麽事兒?怎麽立起金頂大帳,打出九斿白纛了?”

“這都是大汗的命令,是做給東道四王看的。”伯顏拉著劉孝元大步就往金頂大帳中走。“東道四王的使者剛剛到來,據他能說四宗王已經動身,很快就要到大營來了。”

“哦?他們也肯來?”劉孝元想,果真是漢高祖遊雲夢的把戲!可是……有了之前阿裏不哥的教訓,蒙古宗王們都不大願意親自來會忽必烈了。四王怎麽肯來?就不怕叫忽必烈殺了?

“怎能不來呢?”伯顏笑道,“四宗王已經走投無路,牛羊都已經宰了,最多吃到明年夏天,若是不能據有燕雲十六州,幾十萬部民就要挨餓了。而你給末哥大王送去的命令就是叫他發兵封鎖居庸關和燕山各隘口的!”

“原來如此!”劉孝元佩服地點了點頭。忽必烈還真是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啊!燕京城內的幾十萬人是誘陳德興入套的香餌。東道四王的幾十萬部民,則是迫四王就範的人質!

兩人說話間已經入了金頂大帳,大帳的占地面積很廣,用屏風隔出了三個空間,一是忽必烈會客的地方;二是忽必烈研究戰局處理公務的地方;三是忽必烈的寢室。兩人直接進了大帳的“辦公區”,忽必烈就在裏面看地圖,身邊守候著一個年輕的蒙古人,是木華黎的四世孫安童,他母親是忽必烈的小姨子。雖然只有15歲,卻已經是忽必烈的怯薛長了(這位爺13歲當怯薛長,18歲當丞相)。

“臣劉孝元參見陛下。”劉孝元行了大禮,便摸出末哥的回信,雙手遞上。安童取過後驗了驗信封,確定沒有被人打開過後,才撕開封口取出裏面的信筏交給了忽必烈。

忽必烈接過信筏,也不看一眼,就放在一邊,口中卻問:“孝元,燕京城裏的人多麽?”

“多極了,總有幾十萬!”劉孝元回答。“好多人都沒有房子住,只能露宿街頭,城內所有的廟宇道觀,都擠滿了人。大汗,這燕雲的民心,尚在我手啊!”

忽必烈哼了一聲:“什麽民心不民心的,若是陳德興入了城,這些漢兒又會夾道跪迎了!安童,把準備好的國書給劉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