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郭侃方陣(第2/2頁)

郭侃提出的其實是方陣戰術,現在的北明軍也在向這方面演變——戰術的演變往往是伴隨著武器裝備的提升和作戰地形的改變而進行的。而且,還會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

北明軍最早的戰術是橫隊/縱隊,是繼承自霹靂水軍的。因為霹靂水軍當時作戰的地形都是比較崎嶇復雜的,不大會遇到強大騎兵的攻擊。因而橫隊/縱隊的戰術既能發揚火力,又比較靈活。

而如今明軍已經進入平原、草原,面臨著強大的蒙古騎兵,自然要改變戰術,引入方陣了。

現在的問題只是方陣要怎麽布置,怎麽機動,各兵種怎麽混成協同。

在這方面,經驗不足的明軍參謀自然不如久經戰陣的郭侃了。

陳德興沉吟片刻,道:“2000副鋼甲孤王是沒有的,一個月內頂多給你1200副……至於這種方陣戰法就現在你的一旅人兵馬中試行吧。”

郭侃想了想,點點頭道:“行啊,1200副也夠了,刀盾手全配鋼甲,長槍兵配900副鋼甲,1200副皮甲,弓箭手無甲。不過,大王您還得給臣配屬幾門大炮和幾百八旗馬隊。”

“好,便如此安排!”陳德興不知道,郭侃提出的這個方陣戰術已經非常接近歷史上的西班牙方陣了。只要將弓箭手換成火槍手,把刀盾手換成戟兵,就是妥妥的西班牙方陣了!

不過話說回來,把弓弩手換成火繩槍的意義也不大。因為早期的火繩槍有效射程很近,主要是用來對付穿著板甲的敵人——因為歐洲冶金工藝在15、16世紀的進步,弓箭已經不足以對付穿著簡易板甲的步兵。所以火繩槍才會走上歷史舞台。

而對眼下的北明軍而言,發展有效射程不如弓箭的火繩槍意義實在不大。

……

“大王,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當問否?”

“問吧。”末哥王爺一邊展開了忽必烈的親筆信低頭看著,一邊對前來送信的劉孝元道。

“不知大王為什麽要讓恁般多的百姓入燕京城呢?”

“啊,這個啊……”末哥搖搖頭,“這不是孤王的意思,是大汗的命令。”

“大汗?”劉孝元一怔,隨即就想到了什麽,低聲問,“大汗是不是要大王把燕京的糧草都運去居庸關?”

末哥愣了一下,擡頭瞪著劉孝元,“這事兒是誰跟你說的?”

劉孝元一笑:“是下官猜的……大汗先集中百姓與燕京,再將糧草運去居庸,最後棄守燕京,便是要讓幾十萬百姓去吃窮陳德興吧?”

末哥哼了一聲:“大汗要怎麽做,我等臣子不可與聞,但有旨意,照辦便是!劉承旨,你知道的多了,可不能到處亂說!要是壞了大汗的事情,只怕你吃罪不起!”

“下官明白,下官不會對旁人說的。”劉孝元面無異色,心中卻是思緒翻騰。忽必烈不愧是一代雄主,打起仗來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是要將燕京城內的幾十萬漢人百姓當成人質——陳德興若要將自己的軍糧分給百姓,那這幾十萬張嘴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北明軍的軍糧吃光!

若是陳德興狠著心讓幾十萬人餓死,失去燕地民心不說,單是幾十萬漢人人口的損失,就能讓北明占領燕雲所得的利益大大下降。

末哥這時提起筆在一信筏上寫著什麽,隨口又吩咐劉孝元道:“劉承旨,你這次回去,不要走居庸關,走易州,出飛狐口,繞道去集寧等候大汗。”

“不走居庸關?”劉孝元眼珠子一轉,似乎又想到了什麽。“大王的意思是……要避開東道四王的探馬遊騎?”

末哥看了一眼劉孝元,嗤笑道:“聰明倒是聰明的……你就是要避開東道的人!孤王會派人護送,明日就啟程!至於今日,你就留在孤王府中,不許離開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