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忽必烈去哪兒了?(第2/2頁)

他看了眼史天澤。現在大唐旗下最能打的將領就是這位河南道行軍大總管了。

“不好說,沒準是個空城計。”史天澤搖搖頭,捋著胡子反問,“皇上,若是忽必烈讓人打開潼關大門,也不放一兵一卒,皇上您敢帶兵入關嗎?”

“不敢。”李璮答的幹脆。

“那陳明王敢不敢呢?”史天澤又問。

李璮嘆了口氣:“他啊……他要領兵到了崤山,忽必烈早就在潼關布重兵了!”

史天澤一笑,道:“皇上所言極是。如今大唐所遇到的困難,不是忽必烈去了哪裏,而是唐軍終不如元軍能戰!”

這是大實話。現在唐宋元明四國中,軍隊戰鬥力最強的當然是明,其次卻是元,再次是唐,最弱肯定是宋。所以大唐要復中原,最大的困難不是找不到忽必烈,而是打不過忽必烈。

“但是元兵卻被明軍牽制。”王文統插話道。

“對,”史天澤點點頭,笑道,“相公說的對。唐元明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其實還是元,雖然元兵不如明軍強,但勝在人多勢眾。元兵是多而強,明軍是少而精,大唐的兵馬比北明多,卻不如蒙元強。如果讓大唐或北明單獨去和大元開戰,恐怕都是沒有勝算的。”

“所以忽必烈的麻煩就是要同時對付朕和陳德興?”

“皇上英明,”史天澤捋著胡子,思索了一會兒,又道,“忽必烈的上策,必然是先擊敗北明或大唐中的一國。”

“所以他就敞開潼關、武關,想要引誘朕的大軍入關中去?”

史天澤微微皺眉,這個李璮只要不涉及軍事,腦子其實很清楚。可是一到打仗的時候,就免不了犯糊塗了。忽必烈只要腦子不殘,就不大可能做這樣的部署——打垮李璮,又暫時沒有辦法收復山東之地,還讓陳德興取了燕雲。那麽接下來會發生什麽,用屁股想就都明白了。陳德興會毫不費勁兒收了李璮在山東的勢力!到時候忽必烈還不哭死?

“皇上,這事兒可不好說……沒準忽必烈敞開關中門戶就是在故弄玄虛,而將主力潛出長城,先去對付北明了。”

“先對付北明?”李璮眉頭皺皺,“忽必烈有幾分贏面?”

“贏面還是有的,”史天澤道,“且不論燕雲大萬戶府下的幾萬漢軍,便是忽必烈的10萬蒙古軍加上蒙古東道四王的10萬大軍,就夠陳明王受的了。”

二十萬蒙古大軍!蒙古帝國崛起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樣強大的蒙古軍團呢!

李璮的容色凝重,“若是陳德興兵敗……這20萬蒙古人可就要……”

“就沖咱們來了!”李雄低聲嘀咕道。

李璮的大將田師都也道:“皇上,那咱們不能去關中啊!”

李璮看了看史天澤。史天澤拈著胡子道:“可以屯兵孟津,再造浮橋通南北,作北伐河東之勢,而後遣使山西,招撫三晉豪傑。同時靜觀燕雲之戰。”

“那關中……”

史天澤道:“若忽必烈大軍伏於關中,吾大唐軍便是去了也難勝。若是忽必烈潛行至塞外攻打北明……吾大唐當伺機北上相助,共破蒙古於幽燕之地!若戰事久拖難決,吾大唐正好趁機收攬人心,盡收北地豪傑為己用。”

李璮又看看王文統,王文統皺著眉頭,正在苦苦思索,“皇上,微臣也同意史總管的建議,只是出屯孟津是不是離燕雲太遠了些?莫如北上太原同李毅奴哥和戴曲薛二將合兵吧。”

史天澤問:“那洛陽誰來守?萬一忽必烈伏兵關中怎麽辦?”

王文統道:“可以留太子守洛陽。”

李璮的太子李彥簡不是王文統的女兒所生,同王文統自然不是一夥兒的。王文統留他守洛陽其實是不想讓他多立功勞。

他接著又道:“還可以讓趙王在益都召集兵馬,出屯濟南,做隨時北上之勢。”

“這……”李璮眉頭深皺,他可不想自己的大唐也出個秦王李世民。“太子還是要隨征的。雄兒,不如你帶左武衛留守洛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