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兩頭下注(第2/2頁)

“大哥兒,您到底是甚意思?兄弟俺讀書少,聽不懂!”

嚴忠濟笑了笑:“不論這些了,老三,你來守城,我帶一千人去探探虛實。”

嚴忠嗣一愣,“一千人?忒少了點吧?怎麽都得帶五千啊。”

嚴忠濟擺擺手,道:“得了吧,就咱們那些混日子的喪家兵去野戰,有十萬也打不過人家八千啊!”

嚴家原來是東平路管軍萬戶,東平路就挨濟南路邊上,張柔和史天澤相繼投靠李璮後,東平路隨即不保。而嚴忠濟、嚴忠嗣兄弟又帶兵在燕京路,家眷也被忽必烈扣在身邊,自然不敢去投李璮。

而大元漢軍的軍制,現在已經變成了軍戶制。就是將一部分老百姓變成所謂軍戶,授予一定的免稅土地,並且也不必服勞役,只需要服兵役,同時還要自備兵器馬匹和部分軍糧。實際上就府兵制的變種,區別只是府兵理論上要和均田配合,而軍戶身份世襲,只需要在第一代授田即可。

兩種制度在初期的效果都差不多,到了後期同樣都會出毛病。府兵的問題出在無田可授,均田制崩潰,自然就沒有府兵了。而軍戶制的毛病也差不多,軍戶人口增加,而田地數目就是這麽點兒,還被軍戶的上層侵奪,造成絕大部分軍戶淪為佃戶,根本無力負擔兵役。

而無論府兵制還是軍戶制,都必須將兵役和土地結合。一旦軍將失去土地,府兵和軍戶兵便失去了收入。現在的嚴家軍就是這樣,沒有了土地支持,只靠燕雲大萬戶府發放軍餉維持。而且也不是銅錢絹帛,而是蒲壽庚和阿合馬兩個色目人主持發行的和白銀“掛鉤”的中統鈔。只是眼下的形勢明擺著,這中統鈔的實際購買力比起南宋的會子還大大不如……

在這種情況下,失去田地的軍戶兵生活淒苦,更無力負擔兵器、馬匹,還能指望他們打什麽硬仗苦仗?

所以嚴忠濟並不是帶著千人去和北明軍交戰的,而是找人談判的,順便用言語刺探一下虛實——主要就是想弄清楚陳德興本人有沒有來榆關。

……

“對面可是紫芝兄麽?”

嚴忠濟使人向榆河對面的北明軍表面來意之後,過了片刻,果有一隊穿著身銀白色盔甲的騎士策馬而來到了河對岸,當先一人馬還沒有停穩,就大聲喚著嚴忠濟的字號。而且還是個銀鈴般清脆的女聲,有點耳熟。

嚴忠濟愣了愣,忙定睛去看,來人竟然是李翠仙!這女人在北地漢侯的圈子中算是名媛,嚴忠濟自然認得。他一邊策馬向前,一邊遠遠打量著李翠仙身上穿的盔甲。不是層層疊疊的紮甲,更不是用皮革制成的皮甲。而像是用整塊鋼板打成的,銀光鋥亮的鎧甲,一大塊遮護在胸前和腹部,肩膀上和大腿上還綁著同樣閃著銀光的護具,頭上戴著的頭盔也是銀光閃閃的,頭盔正面還有伸展出來的帽檐,同樣閃著銀光。

這竟然是一副精鋼打成的板甲!嚴忠濟再看了看簇擁在李翠仙周圍的騎士,也都穿著同樣的盔甲!

“對面可是嚴紫芝麽?”

李翠仙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嚴忠濟忙在馬上拱手,道:“某家嚴忠濟,見過李三娘子。”

嘴上說的客氣,心裏面卻已經盤算開了——李翠仙是陳德興的大王妃,既然隨征,一定是跟在陳德興左右的。也就是說,陳德興已經來了榆關。而陳德興是北明大王,北明軍主力也一定跟著他……

也就是說,北明軍主力已經到了榆關,他們的進攻方向不是開平,而是燕京!

這個情況非常重要,必須立即報告大汗。

“紫芝,爾今日是要棄暗投明,歸順大明嗎?”李翠仙騎在馬背上,笑盈盈的問話。

“啊,這個……”嚴忠濟拱了下手,苦笑道,“奈何某家的三個弟弟,兩雙兒女都在京兆府……”

李翠仙一笑:“那便是要戰?”

“非也非也。”嚴忠濟擺擺手,笑道,“吾弟忠嗣你知道的,素有勇名,乃是一員虎將。他對明王殿下是極其仰慕的……吾打算讓他守榆關,吾自引兵還燕京。至於將來,未必沒有再見的時候。”

李翠仙咯咯笑了起來,道:“吾常聽人言紫芝兄多謀,今日算是領教了。”她一揮手,“也罷,這事兒吾去和明王分說。”

嚴忠濟又在馬上一拱手,笑道:“多謝王妃殿下成全……哦,在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說吧。”李翠仙笑著回答。

嚴忠濟道:“在下看王妃身上穿的甲胄不錯,不知能否送在下一副?”

李翠仙明眸一閃,似笑非笑地看著嚴忠濟,“紫芝兄是要把這板甲送給忽必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