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幾門大炮和一只氣球的故事(第2/2頁)

而幾個開啟了這段令人發指的罪惡歷史,注定要被歐非人民永遠牢記的劊子手、強盜和惡魔——文天祥、周小七、蒙起、楊阿過、九燈和尚、永心和尚等人,看到海灘上面擁擠著的好幾千印第安土著仿佛集體中了定身術一般,動也不動,只是昂頭看著天空中的巨大氣球。都同時長出了口氣。

震懾這種事情,最怕的就是震不住!

雖然探險隊的武力足夠殺退眼前這幾千個土著,然而只是殺退他們並沒有達到目的。殺退意味戰爭的開始,而使對方降伏才意味著戰爭的勝利。意味著探險隊在距離母國一萬多裏外的明洲大陸站穩了腳跟。

印第安人龍蝦還活著,他所在的位置距離三門大炮的炮口較遠。但他還是被巨大的轟鳴聲和天空中好像小山一樣的飛行物嚇呆了。

當他腦中的轟鳴聲漸漸消退,“明白”發生了什麽事之後,則嚇得全身發抖——這些人根本不什麽海人,而是天人!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人,他們……很可能是神派來的使者!而自己卻帶了大軍攻打神的使者!

這是多麽難以饒恕的罪惡啊!

“神啊!”龍蝦腿一軟,撲通一下就跪在地上,雙手高高舉起,口中只是大喊,“神啊!饒恕我吧!神啊!饒恕我吧……”

是神!原來是神!

有人聽到了龍蝦的呼喊,一片空白的腦海中頓時有了答案!

噴火的木頭!會飛的巨大球體!這不可能是人類能做到的,一定是神,至少是神的使者!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神,一定是個很厲害的神!

一想到自己正在和神作戰,就是膽子最大的印第安人,兩條腿也篩糠似的抖起來。忽而又有不少人撲通撲通的跪了下去,朝著空中的熱氣球頂禮膜拜起來……

……

遼西,榆關。

和顯得有些殘破和老舊的城堡隔河相對的地方,這個時候也架起了12門3寸青銅大炮,也升起了一只熱氣球。

不過大炮並沒有開火,只是遠遠的,靜靜的,將炮口直指向榆關城門。

炮兵陣地後方,還有大隊大隊的步兵騎兵,在榆關城外排出密密匝匝的隊形。前排是槍弩手——他們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弩手了,除了槍弩、箭簇和一把大橫刀,他們還攜帶著一張輕便的藤牌,是北明軍政司從廣東和廣西買來的。

也就是說,這些槍弩兵搖身一變就是刀牌手,還擁有刀身長達三尺的鑲鋼或夾鋼大橫刀。而且還人人披著鐵甲,還人人經受過極其嚴格的訓練。不僅能排出嚴整的隊形,能在三十步內射出致命的箭簇,還擁有了不亞於蒙古怯薛的肉搏戰力。藤牌加長刀加直刺的戰法簡單有效,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大橫刀的威力!

槍弩兵(同時又是刀牌手)之後,還是披甲的長槍兵,只是長槍的長度增加到了一丈二,同時還裝上了夾鋼槍頭。

另外,曾經在陳家軍中起到巨大作用的小天雷,被從槍弩兵和長槍兵身上拿走了。這是因為在以往的作戰中,一直存在許多小天雷誤炸誤傷事件。

因此,現在的北明陸軍采取了單獨編制擲彈兵的方法。一個步兵旅增加一個擲彈兵營,人數也從原先的1000增加到了1300人。而擲彈兵的近戰武器,同樣是大橫刀和藤牌。

同時,為了適應北方多騎兵作戰的特點。北明陸軍中的長槍兵數量也大幅增加,而槍弩兵數量則相應減少。一個北明陸軍步兵旅的標準配置變成了兩營長槍、一營槍弩和一營擲彈兵和一個旅部連。

而且,北明軍步兵陣的排列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橫陣演化成了方陣。以旅級方陣為例,通常是三列槍弩加六列長槍,然後是旅部連,擲彈兵則部署於方陣兩側和後方,擔任掩護和支援任務。

而現在,擺在榆關元軍守將嚴忠濟面前的,便是三個這樣旅級步兵方陣,和差不多同樣數量的黑衣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