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鋼鐵雄心(四)(第2/2頁)

“新建的高爐和新建的炒爐,已經用少量的石碳(煤)烘烤了10晝夜,經過仔細探查,沒有一絲裂縫。滑輪、飛輪、滑車、風箱,也都反復試用過可,現在都上足了油,滑溜的很。”

齊塔接著說道:“匠人們也拜過了太一神,還請了城內天道觀的道人過來祈福。現在隨時可以開爐煉鐵!”

北明現在是以天道教為國教,各行各業都拜太一神,原本的祖師爺都靠邊站了。所以鐵匠開爐煉鐵,也拜太一,請天道教的道人過了念《太一光明經》。

“好!那就開始吧!”陳德興一揮手,大馬金刀的在一把椅子上坐好,饒有興趣地開始親眼見識13世紀全世界最先進的冶金工藝。鄧明安、鄧明理兩人就站在他身後,也都瞪大眼珠子看著。心下當然是雪亮的——明王殿下是要他們涉足這冶鐵生意了!要借助他們鄧家在舟山島上的影響力,招募足夠多的苦力來南芬、撫順開采煤鐵!

齊塔手中已經多出一面小紅旗,用力一揮:“點火!”

高爐裏面早就堆放好了焦炭和鐵礦。焦炭是從撫順煉好了運來的——沒有什麽高明的技術,就是挖個坑把上好的煤鐵放在裏面燃燒,妥妥的土法煉焦,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

鐵礦是在南芬縣城以南的黑背溝和鐵山溝挖來的,聽兩個地方的名字就知道是有鐵礦的。因為是露天礦,還有一部分露出地表,而且還是磁鐵礦,非常容易發現。因而早在遼金時期就有開采,不過規模不大。現在又被重新找到,調了一千幾百個奴隸在開采。產量同樣不大,每天運到南芬縣城的礦石總有兩萬多斤。經過了洗選和土窯煆燒之後,也就剩一萬六七千斤。差不多和這台已經建成的高爐的消化能力相等,順利的話每天可以出鐵水八千斤,差不多四噸。不過受制於遼東的氣溫,南芬鐵坊在冬季冰期要停工幾個月。每年也就運行兩百五十天左右,所以目前的年產量就是一萬噸生鐵。而熟鐵和鋼的產量還要大打一個折扣,熟鐵最多就七八千噸(全部生鐵都煉成熟鐵),坩堝鋼的產量則不過幾百噸——坩堝鋼的增產難度很大,即使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鋼還是一種相當昂貴的金屬。生鐵產量高達兩百多萬噸的英國,在貝色麥轉爐煉鋼法發明之前,鋼的年產量也不過幾萬噸。

不過每年幾百噸的鋼換算成斤也要上百萬了,足夠讓兩萬步兵騎兵都穿上堅固的板甲用上鋒利的鋼制刀劍了!

如果昌國鄧家能從舟山動員上幾千貧農來撫順、南芬兩縣從事冶鐵開礦。南芬鐵坊的產量,起碼能在短期內增加兩倍。每年煉出兩千噸坩堝鋼也不是不可能的!

火已經點燃了,陣陣青煙從爐頂的煙道裏噴湧而出。孟大頭在出鐵口打開的塗抹了耐火粘土的生鐵門外眯著眼睛看了一會,“總管,燃得旺了!”說罷就猛地合上了活門。

齊塔一揮手上的小旗:“鼓風!”

巨大的水車在水流帶動下緩緩轉動起來,通過機關齒輪,伴隨著一陣陣唧唧嘎嘎的木器轉動,化作了風箱活塞的往復運動,新鮮的空氣從風道吹進了高爐之中。在充足的氧氣助燃下,爐子裏的焦炭迅速燃燒起來,冒出的煙也由黑轉青,由青轉白,顏色越來越淡,最後,一大股火焰猛地升出爐頂。

早就登上了腳手架的鐵坊工匠看到火焰,便大聲發喊:“添碳嘍!”

下面的工匠得到信號,扳動機關,水車的動力又傳到了絞盤,通過滑輪組,將一筐筐的焦炭吊上了腳手架,上面的兩個工匠一起抓住竹筐,拉到添料口,將一筐焦炭全都倒了進去,火上加碳,碳助火勢,爐中的大火越燃越旺,溫度也迅速攀升,爐子裏面的鐵礦石在高溫的作用下,漸漸的變紅變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