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過太平洋(四)(第2/2頁)

“還有這個講究?”文天祥心裏琢磨,“一定得弄清楚了,要不然大宋的儒生在半道上餓死了可就糟糕了!”

“可有往西的水流?”文天祥打聽道。

“自然是有的,”蒙起道,“在南面的什麽地方……海軍的人都知道的。所以文承旨您盡管放心,俺們大明的海軍是不會在海上迷路的。”

回去當然是順著北赤道暖流,歷史上的西班牙大帆船貿易就走這條航線。不過要找到北赤道暖流,還有北太平洋暖流,可不是單憑經驗就行的。這裏面涉及到一定的天文學研究——雖然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但是在航海技術方面,宋朝的時候,中國已經開始落後了!

至於落後的原因也是明擺著——民間禁止觀察天文!這個是欽天監才可以研究的。而無論欽天監的水平多高,和航海是沒有一點關系的。實際上,宋朝欽天監的水平也是很差的!畢竟沒有民間的天文學家補充進來,官方的天文機構就是一潭死水。

所以南宋的造船業雖然比陳德興的北明發達的多,但是他們的水軍和航海,卻比北明海軍差了不止一點半點——南宋的水軍,離開海岸線連方向都沒有!

這大概就是歷史上敗亡的南宋只能上演崖山蹈海這樣悲壯的一幕,而無法泛海遠遁的主要原因!

當然了,目前的北明海軍頂多只是掌握了緯度航海、太平洋和赤道暖流帶、太平洋季風期和逆風航海這幾個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基本條件。另外還知道用補充維生素C的辦法來預防壞血病。

靠著這點兒手段,遠遠不能將航海變成萬無一失的事業。可以說,翻船沉船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我們偉大的航海家、探險家文天祥,能不能如願以償的回到南宋,還真是一件看人品的事情——探險嘛,哪兒有不危險的?

……

北明洲的清晨,在地球另一邊的遼東,正是個秋高氣爽的午後。金黃色的原野,黃綠色的山林,還有正在忙碌建設的城市,全都沐浴在午後的陽光當中。

陳德興正騎著一匹西域駿馬,奔走在遼陽府城附近的官道上,並沒有打出日月王旗,身後也只有一隊數百人的騎兵跟隨,另外還有幾輛馬車跟隨,其中一輛和陳德興並排而行。上面坐在任宜江、鄧明理和鄧明安。他回到遼東已經快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之中,他一直在遼東各個州府不停往來視察。幾乎把明都府、遼陽府、沈陽府、蓋州、海州、莊州等三府三州下屬各縣跑了個遍。

他如此密集的跑地方,自然是為了視察遼東封建主義建設的事情。

封建主義嘛,當然是比不上社會主義那麽高大上,但卻是符合13世紀遼東社會生產力發展實際情況的。而且,一個完善的封建制度,不說是通往資本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封建強軍,打敗蒙古,收復中原所必須的!

雖然陳德興的軍隊擁有相當精良的火藥武器,但是火藥武器並非北明軍獨有。眼下的唐宋元明四國,都相當重視火藥武器!而且,唐宋元三國,都已經掌握了正確的火藥配方,只是不知道顆粒火藥的秘密。不過陳德興並不認為依靠這點小小的領先,就可以吊打大蒙古國。

另外,天雷箭的秘密,早就被蒙古人和大宋獲悉,類似的武器在莊水之戰中已經出現。而青銅大炮,同樣已經被蒙古人仿造出來,只是因為過於倉促,才沒有拿出真正有用的大炮。

但是蒙古和大宋還有大唐,學會鑄造青銅大炮的時間,也不會太久遠的。畢竟中國的青銅鑄造技術是相當成熟的!說得誇張一些,如果有人穿越去了戰國時代,只要知道顆粒火藥的秘密,也能用戰國的青銅鑄造技術造出大炮!

何況現在是中國傳統手工業幾乎發展到頂峰的宋朝呢?只要一門大炮被敵人繳獲,無論南宋還是西元,都能在幾個月內仿造出相當數量的大炮!哪怕是他們沒有得到樣品,靠摸索也能造出類似的利器!

所以真正能夠讓北明軍長期保持強大戰鬥力的,其實還是陳德興參考各種封建軍事制度後,建立起來的封建貴族制。這兩個月來,他便在視察各地貴族議會和士爵田莊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