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團練(第2/2頁)

“哦?”賈似道不置可否。

“陳德興之所以敢妄言周禮,染指儒家道統,蓋因大宋儒生有理無兵,乃是秀才遇兵,有理難說。”

賈似道放下茶盞,兩手一攤,“就是沒有兵……儒生什麽都好,就是不會帶兵!便是考了弓馬,一樣也是無用。不會帶兵就是不會帶!”

李庭芝最近正在為這事兒頭疼呢!賈似道依著他的主意取了不少“文武雙全”的進士,然而並沒有用,根本帶不了兵。這些進士一方面也不大願意帶兵,看到當兵的就厭惡;一方面他們的那點兒武藝根本鎮不住下面的兵油子。

“這事兒某倒是有點辦法。”劉秉忠一笑,在這方面他比賈似道有經驗,因為他知道大部分北地漢侯的軍隊是如何組織的。

賈似道仿佛聽到了什麽好消息,來了點勁頭兒,“那就請子聰兄不吝賜教。”

劉秉忠淡淡地吐出幾個字兒:“宗族、同窗、鄉黨。”

“何意?”

“北地漢侯之兵,大多是以宗族為基礎,同窗好友為骨幹,鄉黨鄰裏抱成一團而成軍的。常常有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一說。”

“子聰兄的意思是……”賈似道頓時眼前一亮,“是讓士大夫自行招募鄉兵?”

“然也,”劉秉忠笑道,“那些文武雙全的進士畢竟沒有從過軍,在軍中無基礎,又不知該如何籠絡軍心,也不知要怎生行那雷霆手段,掌握不住軍隊是正常的。若是平章公讓他們各返鄉黨,發動宗族同窗,招募鄉黨鄰裏,還怕他們掌握不住軍隊嗎?”

一旁的廖瑩中訝異道:“那豈不是兵為將有?”

“又如何?”劉秉忠嗤的一笑,“總比沒有可用之兵強吧?而且再怎麽兵為將有,那也是書生掌兵!”

書生掌兵,在趙宋來看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可是書生未必願意以武資掌兵啊!”賈似道苦笑搖搖頭道。這些日子,那些被安排了當了武官的進士,無不是削尖腦袋在找路子轉文。

“那就以文資帶兵好了,”劉秉忠道,“文官給武差遣……都已經非常時期了,何必計較這些?”

“文官給武差遣,回鄉募兵,兵為將有……”賈似道猛地一拍巴掌,大笑道:“老夫怎麽就沒有想到?啊呀,子聰兄大才啊!”

他站了起來,在狹小的船艙內來回踱步,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也不一定非要新科進士……那些在官場多年的高官大員也可以回鄉募兵……這些人背後都有強宗大族,都有門生故舊,誰人不是一呼萬應?如此十萬之兵,還不是頃刻就能募集起來?”

……

慶元府,昌國縣城。

低矮破舊的縣衙,這個時候已經升起了高高飄揚的日月旗幟。

擁有數萬居民的繁華縣城,已經兵不血刃的被陳德興的近衛師占領了。這個時候縣城內外的街道上,沈家門港口的碼頭上,依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仿佛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般。

整個昌國縣,該做生意繼續做生意,該幹苦力的接茬幹苦力,該種田的繼續種田,連鄧明潮開辦的聽濤書院裏面,這個時候仍然是讀書之聲陣陣。

陳德興和陳淮清兩父子,一身便裝,就站在昌國縣城的城墻上,看著這座兵不血刃拿下的城市,都是一臉的得意洋洋——南宋就是一只想怎麽捏就怎麽捏的軟柿子而已!

“大人,不如讓大哥兒把總稅務司也遷到昌國縣來吧。”陳德興拍著城墻,盤算道,“落腳在舟山總比呆在泉州叫人放心。”

陳淮清點點頭,思索道:“這是自然的,不過……江南豪族咱們該拉攏還是要拉攏幾個的。否則,咱們在江南總沒有基礎。”

“拉攏?”陳德興拍了拍城墻,淡笑道,“江南豪族我們是拉攏不了的,也沒有什麽拉攏的價值……他們若是相投我不拒絕,若不來就算了。至於江南的基礎,孩兒倒是想到了另一類人——商人。”

“商人?商人要如何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