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趙宋會失德的(第2/2頁)

如果沒有一個可以長久維持的封建秩序,陳德興一翹辮子,諸夏就得亂套,到時候沒準就步了大蒙古國的後塵,擴張出去的諸夏就被各種野蠻人給同化掉了!

所以,這塊牌坊還得好好立起來!

而按照中國傳統的思路,正統的謀朝篡位,就是有道伐無道,有德伐無德。陳德興裝神成功,肯定就是有“道”了,而且他還用“復周禮”把儒家手中的道統也拿走了一半。因此道亨是足夠了。現在的問題就是“德”了。

陳德興笑道:“趙宋讓中原於蠻夷,比之殷紂仿佛不如,之所以看著沒有失德,無非是些無恥士大夫在替其遮羞罷了。不過唐元會戰在即,賈似道那奸賊又怎會不做些失德的事情?說不定,他現在正在和劉秉忠商量怎麽再賣一次中原呢!兩賣中原,棄祖宗之土,棄華夏之民,趙宋自然是大大的失德!”

趙宋和賈似道不甘心滅亡是肯定的!而現在對趙宋構成最大威脅的還不是陳明而是李唐。趙宋勾結蒙古,一塊兒把李璮的好事兒壞掉幾乎是肯定的。這事兒便是失德,陳德興便可以大會諸侯去吊民伐罪,順便掃蕩一下江南,然後堂堂正正的當皇帝。

“這賈師憲……只是愚忠,算不得大奸大惡吧?”陳淮清微微搖頭。他和賈似道的關系其實是不錯的,雙方還是親家——賈似道的侄女嫁給了陳德芳。

“忠一家一姓而背天下,此等便是大奸似忠!”陳德興看了父親片刻,“大人,您在臨安還呆得下去嗎?”

陳淮清淡淡道:“自然不能呆了,吾打算退往昌國。”

昌國縣就是後世的舟山市,陳德興現在所在的桃花島也屬昌國縣管轄。不過陳淮清所指的昌國並不是桃花島,而是昌國縣城所在的舟山島。這座島嶼面積不小,有476平方公裏。而且還有沈家門港,是慶元府的第二商埠所在地。島上的人口更是超過了10萬。

陳德興雙手抱胸,思索片刻,“現在昌國縣城內駐紮了幾千三衙軍,他們是護著賈似道而來的,等他們走了,我便發兵去取了昌國。”

“為父還有學生數百,武學一所。”

陳淮清這兩年雖然領著右丞相的名義,但是在賈似道這個平章壓制下沒有一點伸展的空間。唯一的成就便是調教出了幾百個武學生——多是南宋藩鎮的庶流子弟,不過賈似道也不肯用他們。

“武學可遷昌國,改稱舟山天道書院吧。”陳德興停頓了一下,“至於武學生,可以入北伐軍軍官學校或天道書院,也可以直接安排官職。”

“天道書院?”陳淮清皺皺眉,“是太學嗎?慶之你是要學蔡京罷廢科舉,專以三舍法取士嗎?”

三舍法是王安石提出的,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太學生按照外舍、內舍、上舍升級最後擇優做官(通過考試)。後來蔡京當政的時候一度把科舉廢掉,只用三舍法取士——實際上就是用系統的太學教育培養官僚。不過這套辦法卻遭到了太多的反對,在徽宗宣和二年就廢止了。

“差不多吧。”陳德興道,“科舉本就是牢籠志士,所取之士多無用處。吾大明自有士爵議會共治地方,無須以科舉籠絡士大夫之心。”

陳德興治理地方的路子,乃是貴族議會監督官僚。類似的方法,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人提出過,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黃宗羲,他提出了一個以學校議政的辦法來監督政府。實際上就是把秀才、舉人變成議員。和陳德興從士爵貴族中挑選議員都屬於精英民主的範疇,區別只是誰來把持地方。

陳淮清沉聲道:“若如此,便是要以士爵替換士大夫了!慶之,你可知能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嗎?”

陳德興道:“吾打天下靠士爵,治天下也要靠士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