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唐宋元明(二)(第2/2頁)

不過中國的老百姓,不論在什麽地方,什麽處境,這過年的傳統總是很難丟掉的。而且陳德興所領導的政權的蒸蒸日上,一路跟隨來的百姓們如何感覺不到?原本以為要被裹挾去當海賊了,沒想到短短一年多,便是北地開國,占領了五府四州之地,而且還在燕京路的海口築了塘沽城,看來入榆關取北地,而後席卷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他們這些小老百姓說不定也能跟著一塊兒沾點光呢!

從十二月底開始,明都的居民就紛紛開始操辦了起來。暫時居住的窩棚都粉刷一新,門神彩畫都貼了出來,自己動手做年糕,包餃子,出門的時候都換上了洗得幹幹凈凈的衣服,見面就大聲問好拜年,知己好友們沒事兒就湊在一塊兒喝個小酒……這過年的氣氛,居然就這樣自然而然的出來了。

連被打成奴隸的色目俘虜,多多少少也受了些影響,暫時忘記了無盡的煩惱,學著中國人的樣子苦中作樂起來了。他們這些色目商人,大多都是有些本事的,都相信自己的苦力生涯會在明都府城規模初具後結束。只要陳德興的局面能起來,他們就不愁沒有翻身的機會——他們雖然是奴隸,但是只要有本事,照樣有向上發展的空間。

而明都各處的軍營則是喜慶氣氛最濃的地方,用後世的話說,陳德興現在搞得是“先軍政治”,軍人武夫是陳德興政權的既得利益者。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們是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了——先封了士,又賜了田,不少人還得到了農奴,真有點兒做老爺的滋味兒了。而且這僅僅是個開始,真正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喜氣洋洋的軍官士兵們也都親自動手,粉刷畫彩,打點整齊,包了牛肉餡、羊肉餡的餃子,喝著蘇屠酒,還自娛自樂的唱著南腔北調。一個個臉上的笑容都快堆不下了,私下裏面都在議論:“俺們算是跟對主公了,明王是真把俺們當兄弟的……他老人家的恩典,真跟爹媽似的,俺們說什麽的都得好好打,幫明王打出一個光明世界來,俺們也好當個從龍功臣!”

種種樁樁,都讓這個將要成為一國之都的地方,充滿了向上的朝氣。雖然人氣不旺,但是到處都充滿了希望,都相信未來會更好。

這就是一個封建統治集團初興時的氣象,因為封建制度的各種弊病還沒有展現,各種激勵作戰和做事的機制都在發揮著最大的作用。因而很有一點人人向上,事事盡心的氣氛。而這人人事事集中在一起,便是一股銳不可擋的力量。

就如同當年女真興起,蒙古崛起和後來八旗勁旅初建時一樣!至少在這股銳氣耗盡之前,是沒有什麽力量能阻擋他們的。已經步入中年的蒙古不行,已經垂暮不堪的大宋更加不成,甚至連同樣算是“初興政權”的益都李家一樣沒有這種向上的銳氣——至少益都李家三小姐李翠仙沒有在益都城感受到多少蒸蒸日上的氣氛。

而成功打造出這麽一個新興封建統治集團的陳德興,這些日子是又興奮又疲勞。一國初立,本就是多事的時候,他又是個喜歡管事兒的人,看著這麽一個反動封建的國家在他手中一點點的成型,這份成就感真是沒話說了。

他說大年三十前五天才從復州視察回明都的,並沒有馬上回府,只是捎了一個口信回去。告訴主持家務的郭芙兒、趙琳兒還有管家婆楊婆兒,本大王回來了。沒有回家的陳德興,便直奔自家宅子旁邊的北地招討司衙署而去。剛一進門,就感覺到了空氣中漂浮著緊張和凝重的氣息。

似乎有什麽大事兒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