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宿命之敵(二)(第2/2頁)

忽必烈嘆了口氣:“原來金行漢法,尊儒家乃不得已也!”

同樣的問題,忽必烈早在十幾年前就問過,那時他只是將金以儒亡看成教訓。現在卻知道那是女真武力衰弱之後不得而向北地士大夫讓步!

是女真武力衰弱在先,行漢法尊儒學在後!

而如今,由於陳德興、李璮的崛起,蒙古的武力相對而言便衰弱了。沒有了壓倒性的武力,那麽蒙古人再要想維持中原的統治,自然就要依靠士大夫了。

當然,行漢法、尊儒家未必能幫著忽必烈振興局面。但是不這麽搞,肯定是死路一條!

“若蒙古不從,如之奈何?”忽必烈思索著又問。

就他個人而言,只要能克陳滅李,一統天下,行什麽法,尊什麽教都無所謂!但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卻未必肯賣漢法的帳。

姚樞回答道:“以蒙禦儒,以儒禦漢,蒙古為本,漢儒為輔。蒙古與士大夫共天下!”

忽必烈沉默半晌,最後點了點頭:“此事容我再想想,等我解決了阿裏不哥,便做決斷!”

……

遼東,故蓋州,建安廢城。

現在已經是莊水之役後的第四天,整整四天,陳德興的大軍都在日夜不停地追擊塔察爾兒的敗兵。直到今天中午,陳德興的中軍開進建安廢城,才下達了休整一日的命令。

現在雖然是白天,但是整個城池卻猶如睡城,除了極少數人還睜著眼睛,大部分人都在呼呼大睡。

而身為三軍統帥的陳德興,此時卻和趙復一塊兒在巡城——他在來建安廢城的路上,已經在一輛馬車上小憩了一會兒,現在還能壓住睡意,和趙復討論戰勝以後的治遼之策。

塔察兒已然慘敗,光是在莊水之役中斬獲的首級便超過一萬五千!俘虜也多達八千,除了洪福源所部,蒙古俘虜也過了一千。這幾日,陸續上報的斬首和俘虜又有兩千之多!只是沒有獲得塔察兒和霍圖的首級,劉孝元和郭守敬也蹤影全無。

不過即便沒有抓到塔察兒、霍圖等人,是役也算是決定性的大捷了。

塔察兒的精銳損失慘重,今後頂多就是退居遼北草原和陳德興對峙周旋,在戰略上由攻轉守。遼東半島、高麗半島甚至遼西走廊,都極有可能被陳德興奪取。

陳德興開國遼東的構想,很快就要實現了。但是開創一個國家比建立一支軍隊要復雜的多!一個國家要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復雜問題,軍事只是一面,政治、經濟、教育、外交等各個方面都是幾乎和軍事一樣重要的。而在一國鼎立之初,又是創建各項根本制度的時候。這個時候創立出來的制度,往往影響深遠,有時候會持續數百年。

如果沒有安排好,那就會變成遺害數百年的弊端,有時候還會成為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譬如大宋的以文禦武,明朝的以文禦武和軍戶制,滿清的八旗為本,都是國家的根本制度,在一定時期讓國家強盛,後來又成為國家衰亡的原因。

而所有的重要制度安排的根本都是利益的分配!

一個國家的利益要如何分配才能讓足夠多的人成為政權得以維持的基礎,同時又能將整個國家引向積極和上進的道路上去,這才是國家根本制度安排的關鍵。

而陳德興現在有了立國的條件,自然開始安排各種將會影響國家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制度了。

“大王,如今北地招討司治下的土地、人口日多,勢必要設立州府郡縣,管轄地方,收取稅賦,還需……培植基礎。”

趙復掰著手指頭,一一給陳德興講述著將要實行的種種。過去陳德興雖然擁有挺大的名號,什麽招討司,什麽節度使司的。但是治理的地盤卻不大,就是高麗沿海幾個小島,還有台灣島的淡水市舶務、澎湖島和崖山島。實際上需要管理的民政商務非常有限,除了軍隊之外,陳德興的政權也沒有什麽統治基礎可言。

而現在,陳德興儼然將要開國遼東,將來還要入主中土,那就必須要考慮國家的統治基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