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韃子的貴族叫旗人(第2/2頁)

和後世蒙古還有滿清的要求不同,擁有青銅大炮,天雷箭和槍弩兵的北伐軍不缺乏中遠程投射火力,所以不要去旗人馬兵善射,而是要他們將沖擊、肉搏作為主要作戰手段。在步炮兵用火力重創對手後,以騎兵沖擊潰敵,以騎兵追擊殲敵!

當然,陳德興組建八旗兵,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用五萬戶旗人去壓迫奴役十數萬戶乃至更多的韃虜——同時,這些被奴役的韃虜也是旗人為陳德興作戰的報酬。

陳德興侃侃而道:“至於選不上旗人的韃子,則分配給旗人和咱們的武士當農奴,稱旗奴或農奴!旗奴除了種地放牧之外,也可以隨主子出戰充當輔兵,立功後也可以擡旗。今後凡是八旗兵出戰所獲的韃子人口、牲畜和財貨,全都由各旗根據旗人甲士的功勞大小分配。以此激勵作戰!”

後世滿清入關之前,這個強盜集團便是通過集團搶掠和論功分贓的辦法鼓勵作戰的!同樣的,成吉思汗的壯大,也和一個相對公平的分贓方案有關。而陳德興的“封士封田”同樣也是一個比較公平的分贓方案。

趙復皺起眉頭,反復斟酌著陳德興的方案,努力尋找著不妥之處:“大王,那諸韃子部落怎麽辦?這八旗制度和部落是什麽關系?”

陳德興笑著點點頭,自己這謀士的眼光還是不錯的,一眼就看出八旗制度的另一個好處了。

“部落當然要拆散了!”陳德興嗤笑一聲,“不拆散部落,哪兒來的旗人?今後遼東、遼西的韃子,除蒙古人外,就整成八個旗,正黃、正紅、正白、正藍、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強者擡旗,弱者為奴。各部落的首領,歸順我們的,便編入八旗為官,不歸順的,殺了就是!”

實行八旗制度,當然要打破固有的利益壟斷,用一個更加公平的戰利品分配方案來鼓勵作戰了。實際上,所有的政治改革,從根本上說,都是一個打破固有利益壟斷重建新的利益分配規則的過程。

成吉思汗的千戶制是這樣,後世的八旗制也是如此,趙宋的以文禦武同樣推翻了之前藩鎮割據,武人橫行的局面。而陳德興擡高武人地位,搞以武取士,大封武士,同樣也是一場推倒重來式的變革,目的自然也是要激勵將士力戰以對應這個華夏將傾的世道。

而要將關外散亂的各種韃子,凝聚成一架戰爭機器,當然也要打破原有的部落體制,要不然在戰場上得到什麽好處,都被部落首領吞掉了。下面的戰士沒有多少利益,又如何肯效死力?

而且,拆散部落,代之以八旗之後,陳德興對韃子武士的控制能力也更強了,因為八旗組織之下就是作為個體的韃子,而不是作為團體的部落。這樣,陳德興在用的著八旗武士的時候,可以將之變成一個吸收精壯韃子的載體。而在使用完了以後,又可以將之固化,調入大城市駐防,就如滿清對待八旗兵丁那樣,用不了一代人,韃子的精華就全都養成小市民了。

只是這個搞法,那些既得利益的部落首領能答應嗎?趙復很有些疑惑,眉頭越皺越緊。

陳德興卻掃了眼墨影娘,女神棍道:“大王神跡已顯,遼東蠻荒之民,皆願追隨。大王若要建八旗合部落,便是神諭法旨,誰敢不從?”

陳德興一笑:“也無須人人跟從,只要有一部分精壯韃子肯跟我們幹,八旗便能草創,萬事難在開頭,只要八旗的制度建立起來,再慢慢擴大就是了。”

這就是當神的好處,漢地之人很難成為蠻荒之主。但是漢地之神,若是神跡彰顯,蠻荒的無知之民如何不敬畏拜服?歷史上的滿清是怎麽搞定蒙古蠻子的?還不是靠西藏的大喇嘛?陳德興現在的“神跡”可比大喇嘛厲害多了,會飛的,還有殺人如麻的大筒法器。還怕韃子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