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人是最寶貴的(第2/2頁)

陳德興背著手對趙復喟然嘆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是真沒有說錯啊!”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趙復微微皺眉,他沒有聽說過這話——這是元代官僚張養浩的肺腑之言,這位現在還沒有出身呢。

“大王,為君王者不能有婦人之仁。”趙復神色淡淡地道,“而且北地漢兒苦一點也沒什麽,以區區千萬之民要養數十萬蒙古虎狼,數十萬色目幫兇還有數十萬漢侯之兵,差不多是七個民就要養一個官兵,如何還能不苦?他們早就苦慣了,受不了的不是去了南朝就是被蒙古人殺了。可是到了南朝又怎樣?還不是一樣受苦?凡人想要出頭,就必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北地漢人要從三等漢變一等漢,吃苦是免不了的!所以,大王不必介懷。”

介懷是不會的,陳德興本來就是奸的,為了阻止大蒙古統一中國,他可是無所不用其極了,自然不會再乎北地漢民多吃些苦了。

“安置的計劃可有了?”陳德興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問起了這裏的5萬民人到遼東後的安排。

這些安排是跟隨陳德興到海河口的政務司官員做的,不過趙復這個外交司判官也參與其中。

“已經有了。”趙復說,“根據情報司的調查,金州大黑山以南之地,方圓300裏,可以耕之地約有40萬畝。”

趙復說的數據都是金國金州府的賬目上的數據,陳德興早就將原來金國的金州之地,當成自己的大本營所在。自然讓劉陽去進行調查了。這劉陽腦子活絡,沒有去金州實地查看,而是直奔燕京花錢買通了燕京諸路行尚書省事衙門的書吏,直接到庫房中去查看金國留下來的資料,還把和東京道、上京道有關的重要資料都抄錄了一份。40萬畝耕地就是來自金國遺留的資料。

“其中30畝預備分成1000個莊子。”趙復接著說道,“這些莊子自是分給我北伐軍將士的。剩下的10萬畝地就分給3000家農戶,同時這些農戶還需租種一定數量的莊田。”

“3000農戶得10萬畝地……”陳德興沉吟了一下,笑道。“每戶可得33畝有余,另外還需租種莊田100畝,合計133畝……這可夠累的。”

“北地和江南不一樣,”趙復笑道,“現在的北地是人少地多,農戶多蓄養牲畜,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耕種,而是草田輪作,富庶之家還多用牛馬耕種,種起來沒有那麽累的。”

“原來如此。”陳德興點點頭。

原來北地招討司的政務司已經制定了一個《招討司戶籍制》,會對屬下的百姓進行分戶,原則上一對夫妻極其未成年子女是一戶,只有長子長媳婦才能和家中長輩合為一戶。實際上就是要拆散大族,實行小戶。

同時,還在制定強制給無業民戶分配土地的《招討司授田制》。當然,強制分配的不僅是土地,還有承租武士莊園的義務!根據這個“授田制”,凡是年滿18周歲,漢族,無業,無田(名下田土不滿20畝),也沒有從軍或在招討司認定的各種書院、學校中就讀,且身體健康的男子,都會被強制授田,同時攤派租種田莊!

當然,田租和田賦都很低,在得到土地和承租田莊的前三年還豁免賦稅田租,第四年、第五年租稅減半。而且招討司還會無償提供一套農具和兩匹耕馬。如果此男子尚未婚配,招討司還會幫著解決個人問題。

實際上,這套《授田制》是為了解決“田莊”無人耕種的問題,畢竟陳德興封的那些士,都還要長期在軍中服役,根本不可能回去種地。

而土地必需要人去種,士也必須得到土地。黃智深、趙復、任宜江等人就想出了這麽一個分田加攤派的招兒,將一部分不想參軍打仗,只想安安穩穩種地過日子的民戶暫時束縛在了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