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堵著門打臉兒(一)(第2/2頁)

“行,就這麽說定了!”蒲壽庚那裏敢說個不,現在只要允許他離開,哪怕把6000人馬都留下也是小事兒一樁。

……

海河口,大宋鹹淳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清晨。

勞動號子的聲音一陣接著一陣的響起,總沒有斷絕的時候。海河口外,上百艘大小船只,正在泛水駁運軍隊物資。海河口兩岸,已經全部被北伐軍控制,此時的海河口並沒有什麽港口商埠,海津鎮是個內河港口,位於海河和大運河的交接處。所以海河口一帶也沒有現成的港口可用。

北伐軍上下,都好像不要命似的在幹活,海上陸上,整夜都沒有人休息。三個旅的步兵已經上陸,物資也開始駁運,陳德興和陸虎整夜也都在登陸場,親自坐鎮指揮上陸。

大隊大隊的北伐軍已經開始集結,準備沿著海河向海津鎮開進。打下燕京城是不想的,那座城市是忽必烈在中原的根據地。城高池深,守軍也不會太少,陳德興的兵力太薄,不可能取下來。

但是陳德興也不打算在海河口虛晃一槍就走,他的計劃是在海河口修建一座城堡!

眾所周知,忽必烈後來建立元朝的首都就是燕京,時稱大都,也就是後世的偉大祖國首都北京城。現在這裏則是大蒙古國三大行政中長官(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別失八裏等處行尚書事和阿姆河等處行尚書省事)的駐地之一。而陳德興現在預備築城的位置就是後世天津市境內。對定都北京的政權而言,天津就是首都的大門!

如果自家首都的大門讓大漢族主義者給占領了,而堂而皇之修起了軍事基地。這忽必烈還哪兒有臉面喊什麽天下一家,四海一統?這誰統一誰啊?

用後世的話說,陳德興只要占了天津,就等於堵著忽必烈家的大門,天天打忽必烈的臉兒!

你丫連老窩的大門都讓人占了,還憑什麽說自己很牛逼,還憑什麽在北方漢地作威作福?忽必烈靠幾萬蒙古鐵騎可以攝服幾十萬漢軍,靠的就是蒙古人把北方漢地之民屠了十分之七八的兇名!

但是這兇名是成吉思汗和窩闊台汗攢下的,那個時候誰敢堵蒙古大汗的門口天天打大汗的臉兒玩?要這樣,誰還怕蒙古人?誰還會把蒙古大汗當主子?

所以陳德興非常確信,一旦自己堵了忽必烈的門,這位大汗要麽不惜一切的來奪回,要麽就只能看著自己威名掃地。到時候還在猶豫不決的北地漢侯,一定會紛紛舉兵!

已經兩夜不眠,陳德興和高大的眼睛都熬得發紅。兩人坐在一堆蒲包上面,聽著手下軍官的匯報。

“大王,三十日午時之前,我北伐軍上軍攜帶全部物資就可以全部上陸,然後便是民夫上陸,五月初三便可全部完成!”

高大滿意的點頭,一萬五千大軍,一萬民夫,還有恁麽許多的物資,在六天內全部駁運(沒有港口,只能用小船駁運)上岸,這已經是奇跡般的速度了。如果燕京的蒙古人反應慢點,估計反擊的軍隊還沒有組織起來吧?

陳德興也滿意地笑了笑:“待完成上陸,全軍上下,皆記末功一次。”

末功就是最小的功。陳德興在北伐軍系統建立起了封士封爵的體系,自然也要有個論功封賞的標準。功勞標準便分“大、中、小、次、末”四等,其中大功、中功和普通士兵無緣,都是軍官們在指揮作戰時立的。次功、小功的標準則是斬首蒙古韃子、色目一級換一小功,其余一級換一次功,三個次功換一個小功。另外,在執行偵察、功城、突擊、死守等艱難任務的部隊,也可以得到“團體次功、小功”。而末功則是個“人人有份”的功,凡是參加一場戰役級作戰,並且戰役最後取勝,本人也沒有任何過失,都可以得到一次或幾次末功,三次末功則可兌換成一次小功。

而從小功開始,都可以晉升官職、爵位或得賜田莊。次功、末功,則可以兌換獎金,當然換了獎金就不能在積累著換更大一級的功勞了。

陳德興現在給全軍記功,實際上就是認為登陸“天津”成功,堵上了忽必烈的家門,這就是一場戰役級的勝利!